在过去的2021年,日本车企遭到重创。新能源车企攻城略池,发展的风生水起,而日系车销量断崖式下跌,单月跌幅超过20%。除了汽车领域,日本其它领域也遭到重创,东芝公司因资不抵债出售闪存业务,松下、夏普、索尼陷入亏损泥潭,看不到曙光与希望。多家名企走下神坛后,日本制造工业溃败,早已没有了当年的风采。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制造风靡全球,深受外国消费者的喜爱。日本制造之所以广受欢迎,归根结底是日本企业掌握了核心科技,产品质量上乘,无可挑剔。
日本走在科技发展的最前沿,丰田于1997年量产了全球首款混合动力轿车,日本电信运营商于1999年推出i-mode手机上网服务。以该系统为中心,日企发展出了一个支持手机上网、看电视、移动支付的生态系统。可是,为何日本制造没有延续神话呢?
日本企业对技术十分自满,坚持开发自己的一套标准,当别的国家采用其它通用的标准时,日企并没有跟进,这导致日本产品逐渐发展为一个稀有物种。比如日本制造的手机,虽然质量好技术先进,但由于标准不通用,很难在国外生存下去。
日本的市场就那么大,如果无法扩展海外市场,那企业的发展就会陷入泥潭。日本科技专家长谷川一层指出,日企研究的范围过于狭窄,导致他们在更宽泛的战略上出现滞后局面。
事物具有两面性,技术也一样,太先进了也不好。日本曾投入巨资豪赌氢能源汽车,掌握了全球60%的氢燃料科技专利。如果外国企业继续研发氢能源汽车,必须得向日企缴纳大笔的专利费。与其这样,还不如开辟新的战场。最后,外国车企瞄准电动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迎来大发展。而日企掌握那么多的氢燃料科技专利也没啥用,因为市场份额太小,营收远低于研发费用。
任正非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什么都要自己做,除了农民,其他人不应该有这种想法。”搞封闭式的研发不可取,拥抱世界才能开拓未来。尤其是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已经是一个长期趋势。如果与趋势相反,日本已经用无数的产业案例,为我们提供了惨痛的教训。
(文/嘤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