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经济 >> 正文

铁矿谈判中国赢 取代日本成价格制定者

作者:未知  来源:南风窗   更新:2006-7-19 16:33:17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来源:南风窗】 【作者:郑作时

  松了一口气的6月

  时至6月,关心着中国经济未来走向的经济学家和关心着自己未来数年生活状况的老百姓都可以松一口气了。

  6月,引起高度关注的中国与国际铁矿石生产商的价格谈判虽然已经以中国钢企接受了3家全球最大的铁矿石垄断企业的报价作为一个并不令人愉快的结束,但是在谈判中态度最为强硬的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态度已经变软,虽然以它为首的铁矿石企业最终还是赢得了谈判,但这家由来自多个国家资本组成的公司开始说中国在未来几年内将成为替代日本的亚洲铁矿石价格制定者。
同时它还开始与中国钢铁业协会的几大会员单位合作,寻求钢铁业自采到炼的合作,试图弥补谈判中由于它的强硬态度造成的不愉快。

  这种不愉快是显而易见的。在铁矿石价格谈判进行到最为激烈的时候,中国钢铁业协会常务理事邹健公开对这个公司背信弃义的做法表示过态度:“它们将为此付出代价。”

  这在很大程度上被理解为中国官方对本次铁矿石谈判的一个表态。要紧的是,作为中央政府直属的十多家大型钢企在此问题上达成了高度的一致。不仅如此,它们还付诸行动。现在令国际传统三大铁矿石供应商心惊肉跳的是,中国厂商们现在把铁矿石的购买重心转向了东盟。印度成为中国铁矿石未来购买的潜在对象,这种举动虽然现在有相当的障碍,因为中国必须从现货市场上购买,价格要高于铁矿石谈判中的长期合同价,但中国国内的铁矿石价格却应声陷入低迷。而赢得了谈判的三大巨头心里很清楚,虽然中国人在谈判桌上接受了价格,巨头们无疑将在谈判桌外付出更大的代价。如果他们不赶紧给中国人适当的补偿,远道而来的巴西、澳大利亚铁矿很可能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失去中国市场。

  原因一致,但结果并不相同的是铜价。这个同样是正在快速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中国工厂在迈向其目标路程中的重要原材料,与铁矿石一样,在去年因为中国因素而造成了价格的飞涨,在极端的高峰值时,吨铜的价格达到了近9000美元,比正常情况下的铜价高出3倍。而6月份,博弈已经出现了初步的结果。有百年历史的伦敦金属交易所两名总裁去职、交易保证金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以西方基金为主力的投机力量尽管还支撑了一阵,但时间并不站在它们一边。6月,对现货市场起指导作用的美英金属交易所铜价飞流直下,从最高点直落2000美元,现在停留在每吨7000美元的价格上。而最新的消息说,去年一直传言被西方基金盯上的中国国家储备局在伦敦金属交易所卖空并造成巨大亏损的铜期货头寸还是被国储持有着。这个消息如果正确,那么所谓的“国储铜事件”中的巨额亏损也就是国内媒体的虚惊一场了。

  在铜的交易上,很可能同样有一批囤货的贸易商是要吃亏的。表现之一就是在中国有色金属交易的集散地上海,期货和现货的价格都已经开始低于国际市场。市场上不断有传言说国家储备局将要抛售它手里的铜库存。而且全球铜价都开始下跌的时候,国内的这种抛售无疑将使在高价买货的铜贸易商受到很大打击,市场不清楚国家储备局手里有多少铜储备,据说这个数字高达100万吨以上。这样的数字极为可怕,须知包括上海在内的全球三大期货交易所有库存加起来也只有几十万吨。而现在,国储已经可以说真正把平抑国内铜价的底牌抓在自己的手里,一个标志是,上海金属交易所的铜价已经开始领跌全球市场。

  行业协会缺失的后果

  “2006年,中国经历了一场金融战争。”有人这样评论今年出现的一系列价格波动。

  在经济界,人们可以真实地感觉到这场战争的残酷。无论是在铁矿石、铜、油、股票、汇率等诸个市场,高度一致的特点是价格出现剧烈波动。试图把脚迈入大国俱乐部的中国,在这些市场上无一例外地成为保持市场稳定的力量。而不断把制造业移入中国的西方力量,则发现中国已经开始真正威胁他们在市场上获得高利润。这些商业力量发现,中国在成为他们制造业基地的同时,还不断地通过多种方式取得与他们齐肩的商业地位,中国公司越来越不可小视,而传统中国政府与企业之间不那么和谐的关系也在好转,西方固有的资金优势也在中国变得不那么受重视了。

  在这种情况下,跨国资本已经无法仅通过制造业转移来获得超额利润,因此跨国资本很自然地出现在中国制造业所必须的大宗资源上的聚集,另外一个方向就是在投资中国方向上的聚集。其突出表现,就是在所有中国所需的产品上,钱比资源多。2006年,中国所面临的是工业化所需的大宗资源争夺战,而在未来,中国因为土地转移而造成的农产品,可能还将是这些资本炒作的另一个话题。

  值得警惕的,是在大宗原材料价格争夺战还并未平息的今天,国内已经有一些媒体把这场商业和金融的战争视作一场阴谋。虽然从表面上看,“针对中国崛起”是所有构成目前这场价格战争的共同特点。但对于希望和平崛起的中国来说,简单化地把它归纳成一个阴谋无利于中国的发展,也不完全符合事实。

  不过,哪怕是金融战价格战还没有结束,我们还是应该急于回过头去看看,为什么中国在这场战争中会一直处于下风,作为一个集合起来应该很有力量的大买主,为什么中国买家还不能在卖主面前说一不二(就像国外大公司采购中国产品一样),甚至连讨价还价都那么艰难?早一点回顾意味着更早一些建立常态的中国与国外之间的议价机制,避免再一次的损失。

  行业协会在中国制造业企业中起不到什么作用,这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在这一次令中国企业蒙受巨大损失的价格变动中,行业协会缺失的这个漏洞,明显地暴露出来。正是因为行业协会无法对不同大小、不同所有制下的企业进行协调,无法“用一个声音说话”,造成了中国企业各自为战,在定价问题上无法把总体采购量大这一优势体现出来。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企业以个体的身份出现。就算是在铁矿石谈判中,国有钢企在国有资本和政府这两个强有力的纽带连接下初步表现出统一形态之时,有消息说还是有其他经济成分的钢铁企业对三家矿山公司“暗送秋波”。其原因,无非是因为中国没有一个行业协调机制,用以约束那些试图通过打击内部、讨好对手来占便宜的企业。

  如果从更深层次来看,我们还可以看到,国内行业协会的缺失其实与市场经济发展的时间也有关系。中国的行业协会是基于政府而存在的,它注定无法与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有机结合。真正能起作用的行业协会,应该由经市场经济淘汰后成长起来的领袖企业领导。因为它们能真正左右国内市场,能通过市场手段打击那些破坏规则的害群之马。而这样的领袖企业,中国还需要时间来酝酿。

  巨头们的争论

  事实上,对于2006年包括铁矿石在内的这一系列价格变动,金融巨头们的看法已经开始出现重大分歧,连一向被人们认为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两个联手制造者——索罗斯和罗杰斯,这两位的看法也完全不同。索罗斯和以股神著称的巴菲特认为,原油和金属市场已经出现了泡沫化,而罗杰斯则认为虽然短期内这些市场会出现调整,但他“绝不会卖出”,因为商品市场“处于一个长期的牛市”,因此他买进的商品都会涨回去。看跌的巴菲特也不仅仅是说说而已,他在白银市场上大笔抛售,把数年前买入的存货尽数出清兑现、落袋为安。

  为什么一向活跃于股票和汇率市场上的巴菲特和罗杰斯们会在本次价格变动之前对原材料市场突然看好?一个普遍的看法是美元出现了问题。由于美国长期的贸易赤字和巨额外债,使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在这两年受到了冲击。大量以美元存在的基金为了避免由于可能存在的汇率波动,纷纷试图以买进商品来避险。这其中的道理中国人可能都听说过,在40年代金元券贬值,人们的对策就是尽快买入自己需要的日用品来躲过其中的风险。罗杰斯和巴菲特更早地看到了这种趋势,买入了商品,所以现在他们显得游刃有余,可以从容地作出选择:是抛售还是保留这些商品。反正在现在原材料普遍已经涨价的情况下,他们是赚钱的。

  而他们之间对于未来的分歧,则是令人们困惑的地方。巨头们如此公开地对未来发生争执,在历史上也是少见的。这些投机巨头们一向低调而神秘,很大程度上,他们投机成功与否取决于这种神秘性,而现在的这种公开意味着什么呢?

  也许美国的经济政策是巨头们公开争论的一个原因。从格林斯潘不再担任美国联邦储备局主席、伯南克接任以后,美国所有的市场巨头们都在聚精会神地观察这个新人的一举一动。伯南克会在美国经济已经出现较高风险的状态下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关系到美国经济的兴衰、美元未来的地位,当然也关系到投机者们要不要买入商品来避险。

  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使得原材料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一定的波动,而中国因素的加入和中国企业在定价能力上的弱势,则使全球范围内的投机资金兴风作浪到无所顾忌的地步。

  世界末日会到来吗?

  已经有无数预言家们预测过世界末日的到来。投机资金认为美元会一夜之间失去世界货币的地位,需要大量买入商品来避险的这种心理,多少也与世界末日的预言一样,是一种恐惧心理下的过激行为。在6月份之前,美国投机者们普遍认为以伯南克为首的美国联储会放弃加息,放任美元下跌。进而所有大宗原材料都出现了狂热的上涨。但结果呢,美国联储加息了,而且伯南克和他的美联储同事最近都表示了对通胀的忧虑,市场认为这意味着他们还可能采取加息的行动。

  这一心理预期的转换已经导致了油、铜、黄金、白银等很多商品下跌。其实本来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作为美国经济的重要领导者,伯南克不可能放弃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他必然要对美国经济的未来负责,而投机资金的狂热也终将过去。罗马不能在一日内建成,世界末日也不可以在明天出现。倒是有一种分析是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这种分析认为,由于以互联网和通信为核心的新经济在前几年吸收了全球范围内大量的游资,使得传统的资源类产品产能增长所需资金不足,进而导致了传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资源的短缺,某种意义上也加剧了此次价格波动的剧烈程度。

  2006年很可能将以“全球经济波动”这样一个标记记入历史。其中,中国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国家,历史将记录她以和平方式迈入大国俱乐部的艰难。虽然铁矿石谈判以中国企业接受涨价为结局,但从这一系列价格波动和铁矿石谈判的现有成果看,中国至少没有输。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注册高达赢取大奖!

    09年2月《贯通日本语》杂志

    熊本熊震后首次现身东京 卖萌感

    日清推出“世界杯面选举” 纪念

    不二家巧克力点心内疑混入橡胶

    奥巴马来广岛,安倍去珍珠港吗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