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社会 >> 正文

日本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基础与实践

作者:未知  来源:贯通论坛   更新:2004-6-30 16:28:00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导言

    入世后的中国,迎来了第一阵外资冲击波,并不是高新技术领域、也不是大宗出口商品领域,而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业。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大型物流企业纷纷抢滩登陆,就连一些地区性的二流超市也杀入了中国的流通业市场,像雨后的蔓草般迅疾地扎根、展开,迫使中国的流通企业不得不迅速地赶上流通进步的步伐,否则就会被淘汰。这些拥有现代流通技术的流通业者的进入,无疑会加速中国消费市场的开发,促进商品流通的发达。同时也对中国的流通业企业形成巨大的冲击。发达国家的流通企业,无论其在本国的的规模大小,都已形成了一整套的运作模式,经历过大大小小的市场份额争夺战,用现代的商品流通技术武装了起来。面对着武装精良、组织严整的竞争对手,国内的大部分流通企业就像是面对正规军的游击队,不仅战略上尚未成熟,就是在装备上和战术上、甚至在实战经验上都不及对方。所以,迅速地学会和掌握现代流通技术,在装备上和战术上提高流通企业的素质是当务之急。

供应链

    90年代中期,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现代商品技术发现了新的突破口。随着商品信息的传播手段的进步,流通业的面貌发生了改变。尽管近两年来,因特网泡沫的破灭,对于流通企业引进IT技术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信息流通技术的进步仍然前有力地推进着流通业的改革,并一步步地改变着传统流通业的现状。被称为供应链管理的一系列新方法就是对于流通业正在发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的技术之一。供应链(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写为SCM,许多人会认为它只是对搞网上交易的企业或计算机公司才有用的技术。实际上,它绝不仅仅是网上的技术,而是关系到现实流通管理的技术,供应链技术在实际物流企业中的运用,使得生产、库存、日常交易的管理日益规范化、精确化了。在构筑本企业的物流体系时,正确地运用供给链技术,不仅能理清商品信息和数据的分流、更为细致地把握需要和客户信息、使得数据分析和市场决策的效率大大提高,而且,历来令商家头痛的削减库存和存货不足这一二律背反的问题也能同时得到解决。本文的目的就是介绍日本的供应链基础要素和一些企业的事例。

 

日本的供应链系统导入

    日本引进供应链系统的流通企业急速增加是在1995年左右。但是零售行业开始引进销售时点管理的时间是比较早的。一般认为,80年代初美国服装行业最先采用的“快速反应”系统(Quick Response)是供应链系统的原型。当年,美国的服装行业为了抵御廉价的输入服装,厂家对于零售业的订货开始实施“快速反应”,就是要迅速交货。具体地,就是零售店、批发店、衣料和成衣厂商实行订货、接订、库存等信息的共有,以达到削减库存、缩短交货期限的努力。进入90年代初,食品加工和日用品加工开始模仿“快速反应”形成自己的体系,称为“有效消费者反应”(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这个方法的目的也是以厂商和销售商的信息共有为基础削减库存。这些努力的结果,实现了收发货的数据化和库存管理的效率化。95年左右,快速反应和有效消费者反应开始统称为供应链(SCM)手法。之后到了97年左右,美国又产生了(Collaborative Planning ,Forecasting and Replenishment,CPFR)新的供应链手法。厂商和零售店通过因特网实现各自制作需求预测信息的共有,双方的数据系统的结合和相互依赖为其特征。零售店根据这些数据直接向厂商进货,而不必经过批发商。厂商则运用事先得到的销售数据,构筑全面对应零售店要求的供货关系。通过这个体系,零售店可以避免缺货,厂商可以事先知道应该生产的商品数量。

    日本厂商如索尼、夏普等家电厂商,朝日啤酒等食品厂商都积极地进行着供应链手法的尝试,组织化的大规模零售店,如KOJIMA、Bic Camera等家电商品直销店、专营店,综合超市、方便店系统都积极配合厂商的供应链管理,取得了减少库存和供货效率提高等的成果。尤其是Seven-Eleven之所以迅速发展成日本最大的零售业企业,最基本的原因是彻底地进行销售时点管理和在订货方面与厂商的密切配合。日本供应链手法的发展,已经逐渐走出最初的单纯模仿,渐渐富有自己的特色。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注册高达赢取大奖!

    09年2月《贯通日本语》杂志

    奥巴马来广岛,安倍去珍珠港吗

    打造优质产品,美的工匠极致追

    探访东京近郊“老电影海报街”

    日剧《世界上最难的恋爱》收视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