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系对昨日(3月16日)发布的《日本最大外卖品牌:如何将规模经济和经验经济做到极致》的评论。本文作者 闫寒,优粮生活的合伙人,原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保温箱(ID:baowenxiangzi),36 氪经授权转载。
箱主去过日本好多次啦,也不少次在火车上,在宾馆,蹲在马路牙子上享受吃便当的美好。日本这家叫做"玉子屋"的外卖商家我虽然没有见过,不过它日送 7 万份,年入 97 亿日元,每份便当价格只有 430日 元 (相当于 25RMB 左右) 还是深深地震撼了我。
根据原文总结,玉子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每天只送一款套餐,每天不同。
2、上门回收餐具,降低成本,并查看剩饭情况,反馈数据,预估单量。
3、分为远、中、近三组配送,并各组之间互相补位。
箱主看到的是一个极其工业化的外卖公司:SKU 极少,可以做到规模化生产和最简管理逻辑,降低成本;使用非一次性餐具并重复利用,使客户能有堂食一般的体验并且使餐具相关的成本减到最低(因为一次性餐具的成本是随规模线性增长的,而人工回收清洗餐具的成本是随着规模增加而相对下降的);使用数据工具预估产能,进一步的降低成本。
我们看到的就是成本降降降,但又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巧妙地提升了客户体验(比如餐具),成就了仅售 430日 元、还能使用非一次性餐具的精美便当,实在太厉害了有木有。
但是,敬佩归敬佩,学习归学习,我们国内的外卖商家也完全没必要妄自菲薄,毕竟玉子屋做到如此地步也是和日本的产业和人文环境脱不开关系的。
比如:
日本的食材多为分离态,便当这种产品大多不需要厨师,更容易工业化生产。而中国的炒菜就必须要厨师操作,不但口味稳定很难做到,还限制了集中加工的可行性。
日本便当一般做出来都可以放很长时间口味也不会变,而且日本胃对于便当的凉热并无太高要求,所以玉子屋才可以 9:00 就送出第一批午餐了。而中国胃的追求向来是"刚出锅的带着锅气的热腾腾的炒菜",这就给物流增加了难以估量的难度。
最后,我看原文的图里面的餐具是木盒子,但是食材都是用纸装着摆在盒子里,而只有日本的烤、蒸、煮类食材才可以这么放,中国的炒菜是没办法这么放的,所以中餐的餐具会更复杂,回收清洗的成本一定会高于采购一次性餐具的。
箱主评论了一大堆,只是想说,玉子屋固然值得学习,不过产业环境不同也不可强求,中国的外卖商家需要克服比日本商家更多的困难,但是只要能把服务做好,都是值得敬佩的。
本文来自读者投稿,不代表 36氪 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4677.html
“看完这篇还不够?如果你也在创业,并且希望自己的项目被报道,请戳这里告诉我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