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晋三当选为日本新一届首相后,即刻组织了被外界认为政治上更加保守的领导班子。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分管经济决策的人选出现了两个引人注目的特征:
首先,与制定日本经济政策相关的总务大臣、财务大臣、经济产业大臣、金融大臣和经济财政大臣都有在小泉时代制定经济政策的政治经验,即使从民间选入的大臣,前几年也有作为内阁府政策咨询委员会负责人为政府出谋划策的经验。而且,从他们在不同场合的施政演说上来看,小泉时代当时所奉行小政府大市场的结构改革方针,今天依然会作为他们自己今后工作的重点。
另外,安倍本人虽然在其政治理念上纲领已经十分鲜明,但是,对经济改革自己独到的想法还很欠缺,外界普遍预测他的基本经济政策理念与小泉时代不会发生根本的变化。
第二个特点是在财政经济的位置上,引入了民间的女性经济学家,这既在情理中又有一点出乎意料。情理之中的是基于上一届同样来自民间的原总务大臣竹中平藏对日本经济复苏的重大贡献,本届班子还会起用来自民间专家型的人物,所以大田弘子的当选不足为怪。但是,在大臣岗位安排上可以看出:安倍更加重视党内各派系的平衡,他把来自民间的女经济学家大田弘子放在了话语权较为薄弱的经济财政大臣的岗位上。
这样的人选和这样的安排会对今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对中日经济的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将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安倍新政府明确提出经济增长的重心在于亚洲。在这一方面,即使保守偏右的安倍政治体系,也一改小泉的做法,为了增长就要修复同亚洲各国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为了争夺未来潜在的中国大市场。事实上,这几年日本经济的恢复,很大程度上依托了中日之间产业链的布局,即日本提供高附加价值的中间生产部件,中国利用劳动力的竞争优势进行产品加工和组装,然后出口到欧美市场。在这样的产业链中,日本和中国获得了双赢。中国也在继续着加工贸易主导的经济增长奇迹,这届日本政府也认识到了这个环节对日本经济增长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同时,在部分行业中国已经开始出现终端商品需求的主力市场。比如,汽车行业、娱乐行业等。日本正在开始或已经挤入了这一未来前景看好的大市场。各项经济指标表明,双方的经济依存度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孙立坚)
(作者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日本一桥大学国际共同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第一财经日报 2006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