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要不要学习日本的经验
|
|
|
|
资料图片: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 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新华社记者 李涛摄 |
当前中国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诸如环境污染、贫富差距扩大、资源制约、人口老龄化乃至为了已取得的经济增长成就而头脑发热、夜郎自大的表现等,在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曾出现过。因此,关注作为“过来人”的日本是如何克服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发生的诸多问题与矛盾、他们有些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贯彻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共产党第17次代表大会上,“科学发展观”被正式写入中国共产党党章。
正如胡锦涛所指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以对我国发展实践的总结为基础,也包括对国外发展经验的借鉴。
学日本还是学美国
在突出强调发展的20世纪80年代,中国曾十分重视借鉴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经验。当时,作为日本经济的研究人员,笔者亲身体验了遍及全国的“学习日本”的热潮。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90年代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以及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美国经济的持续繁荣,“学习日本经验”的声音在中国的媒体上逐渐减弱甚至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对美国人的消费与生活方式的向往。美国人的“大房子”和“大车子”取代日本人的“小房子”和“小车子”成为中国很多年轻人的追求。
但是,无论在自然资源、国土条件方面,还是在人口数量及其年龄结构的合理性方面,中国显然远远不如美国。有人士指出,如果13亿多中国人都像美国人那样大手大脚地消费,“再有三个地球都不够”;如果坚持以中国的国情(人均水资源及其他资源仅及世界平均水平的几分之一)来持续追求美国式消费和美国的生活方式,难免造成部分人群和地区日趋“美国化”、而另一部分人群和地区趋于“非洲化”的两极分化的结果(其实,即使在美国也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
与美国相比,日本与中国都属于自然禀赋“先天不足”的国家,在某种意义上日本的“先天不足”更甚于中国。由于资源贫乏、人口密度过高等原因,日本在亚洲率先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率先遇到了资源、环境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制约,从而创造了如何在上述制约下持续发展经济的很多经验。可以说,当前中国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诸如环境污染、贫富差距扩大、资源制约、人口老龄化乃至为了已取得的经济增长成就而头脑发热、夜郎自大的表现等,在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曾出现过,因此,关注作为“过来人”的日本是如何克服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发生的诸多问题与矛盾、他们有些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贯彻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
十个方面值得审视
笔者认为,对战后日本发展的经验教训需从以下十个方面加以再审视。
其一,战后日本如何处理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收入差距、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日益扩大的问题?如何在一个时期实现了所谓“一亿总中流”(大多数国民认为自己属于中产阶层)的和谐局面?近年来为何又面临“差距社会”的回潮?
其二,作为自然资源非常贫乏的国家,日本如何将“资源小国”的压力转化为开发“头脑资源”的压力与活力?特别是在节省能源的技术与管理方面达到了世界最先进水平,其主要经验是什么?
其三,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因为环境污染引起了严重的公害问题,像水俣病、东京都大气污染引起的哮喘病等官司至今还没了结。经过激烈的社会摩擦和媒体的揭露与推动,日本日益重视环保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果。现在很多到日本去的中国人感到日本最值得羡慕的是“干净”,有中国记者称“日本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绿色的’”。这些转变是怎样实现的?
其四,战后日本十分重视教育的普及,有一个良好的基础教育系统,国民的文明素质和守秩序意识相当高。1995年日本阪神淡路地区发生了大地震,人口密集的神户市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然而,外国记者在地震发生后的废墟之上,看到了一个“高度文明化的社会”。另外,日本应怎样使那些在比较富裕的环境中长大的年轻一代继续保持勤俭进取精神?也开始面临相同的问题的中国应该怎样做?
其五,战后日本积极引进、消化和改良国外先进技术,不仅大企业努力开发“自主技术”,而且大批中小企业也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地磨炼“一技之长”,从而创造出世界一流的技术和技能,成为支撑日本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但是,随着经济日趋成熟,曾经将钻研技术技能看作为最高人生价值的中小企业却陷入了“后继乏人”的困境,年轻一代中出现了远离“脏、累、险”劳动和“脱理工”倾向,对此,日本正在采取什么有效措施?
其六,在日本经济增长过程中,多数国民能够保持“忍耐”,在平均消费水平逐步上升的同时,十分注意节俭而不是追求奢华和高消费。这是否意味着一国的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还要受到该国的资源、国土、人口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
其七,尽管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思想对日本的影响很大,但是,长期以来日本人依旧保持着一种集体主义精神。日本人的“团队意识”对经济社会的发展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如何处理集体主义或“团队意识”与培养个性、发挥个人才能之间的关系?
其八,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本人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人口结构日趋老龄化,而老龄化导致领取养老金的人口比例上升和医疗费用的增加,导致国家财政负担日益加重,最终导致国民负担率的上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增长带来的生活改善。早于中国进入高龄化社会的日本如何陷入这个“经济增长怪圈”,他们正在采取何种对策?已开始出现“未富先老”迹象的中国是否应注意日本的情况?
其九,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任何改革都是“(对过去的好的东西的)继承与发展的统一”。美国有学者通过深入研究,认为战后日本经济成功的秘密在于日本在20世纪逐步构筑起来的、具有独特的组织力、计划性的经济系统。当然,这种“系统”也存在着缺陷,特别是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一些方面已经过时,但是,仍有值得继承的地方。那么,日本在改革中如何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特别是近年来日本的改革十分注意导入美国的经济制度,那么,又是如何把“学习”美国与不顾自身国情的盲目“美国化”加以区分?在这方面,中国是否也面临着同样的课题?
其十,近几年,中国经济连续几年保持着10%以上的增长率。当前中国经济的现状特别是股市的膨胀,令一些人担心我们会不会重蹈20世纪80年代最后几年日本出现的“泡沫经济”的覆辙。那么,日本泡沫经济膨胀与破灭的真正教训究竟是什么?中国的国情与日本有很大的不同,北京奥运以后中国经济是否有可能发生类似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
限于篇幅,本文仅提出这些问题和思考的线索,愿与读者一同关注这些问题!(冯昭奎)
世界知识 2007年11月27日
|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上一篇新闻: 日本东北地区发生地震 下一篇新闻: 日本家庭暴力成社会顽疾 |
|
|
|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