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报
作者:汪须忠
在产业发展史上,有一个后来居上的先例,那就是日本的汽车产业。日本汽车制造业并不是靠外包、代工发展起来的。二战后的日本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后,各行各业元气恢复,但所有的工业还是受美国的支配,这时的日本急需建立自己的支柱产业。
当时的美国汽车业以汽车城底特律为代表,工业化程度也很高,完全打破了手工作坊的生产,汽车业的生产效率第一次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但是,日本发明了敏捷制造(JIT,JustInTimeInventory),并以日本人特有的在细节上精益求精的精神对工艺的每一个操作参数进行优化、在零部件的质量上下功夫,实现了汽车制造工艺的第二次革命。日本就是凭借第二次的工艺革命打破了美国在汽车行业的垄断。日本不但在商场上赢得了汽车产业的竞争,而且改变了日本人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形象。可见,工艺化生产不仅是对工业化的革命,更是一种深度发挥和产业阶段的更替,这是一个自然规律。
中国的软件产业正在学习印度模式,走外包之路。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外包是可行的、可参考的,但对于国家软件产业来说,外包不值得学习,也不值得提倡!
首先,通过外包,代工的方式不可能实现超越。其次,从竞争优势的角度分析,对于外包和代工,和印度相比,中国已经没有太大的价格优势。我们最近从美国公司给印度的单子,1小时17美元,约合人民币140元,差不多是一个月人民币22400元,这与当今国内软件企业接单价的2万元人民币/月已相差无几。加上印度工程师在语言上的优势,其实我们在外包代工方面的优势一点都不明显。再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价格就会提高,凭一时的低廉劳力,不可能支撑国家一个重要产业的发展。
印度的软件产业外包模式是建立在“软件产业是高级劳动力密集型”这一假设之上的,而新工艺所带来的这种游戏规则的变化,可以将印度的模式在一夕之间变得无关紧要。这种打击将可能是毁灭性的。既然我们在产业发展上已经是后来者,那么想要居上,就不能一味紧跟别人的脚步,一定要有新的突破!
当技术逐步成熟,而新经济泡沫破灭的今天,软件的开发与拥有成本及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和传统产业一样,解决成本和质量的问题,就得靠工艺的改进。工艺革命可能带来的是产业游戏规则的改变,而游戏规则的改变将会为后发企业提供一个超越前人的历史机遇。
国家应该扶持新工艺的研究,形成自己企业的生产规模。学习日本汽车业的发展模式,而不是印度当前的外包代工模式。
作者为美国科诺技术公司首席执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