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黄土高原的广大农村,有一句土话非常流行——“十个年头九个旱”。特别是1999年和2001年,这个地区遭受了特大旱灾。黄土高原上的作物,全是玉米、谷子、马铃薯、黍子和豆子这类耐旱农作物。近几年,山西省大同市的农作物产量平均比往年减少 82%,连往年的1/5都达不到。
大同市下属一个乡的11个村,在干旱的年头人均粮食产量仅有295公斤,除了仅够维持一个成年人每年200公斤的口粮外,几乎没有任何富余。但这只是一个平均数字,好一点的村人均能达到500公斤左右,而最差的5个村子,人均只有39到 79公斤粮食,这些村子里的人连口粮都不能自给自足,只能靠外出打工、放牧,或者常年依靠政府的救济过活。
值得注意的是,那些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200公斤的村子,无一例外都是农田的灌溉率较高。他们都是挖机井,靠抽取地下水灌溉农田。因此,这小小的机井灌溉也就成了黄土高原上农民们生与死的分界线。
在黄土丘陵和山间村落里,好多机井和泉水都已经枯竭。有些村子里的村民们不得不步行到几公里以外的其他村子去买水。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黄土高原上的农民人均用水量少得惊人,有的每天只有23.8升,更少的甚至只有15.6升。他们几乎不洗澡也不洗衣服,洗菜和洗脸剩下的水还要留给家畜饮用。
大同市的农村是中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但那里也正是北京和天津等大城市和中国最大的粮仓——华北平原的水源所在地。现在,连水源都快枯竭了,下游还能高枕无忧吗?
华北平原的农业一直依赖地下水灌溉,现在那里的地下水位每年都以2到3米的速度迅速下降。从上个世纪末开始,那里每年就要荒废近10万口枯竭的机井,重新开挖22万口更深的井。但是,井深总是有一定限度的——机井越深,抽水就越费电。也许当有朝一日抽水费用超过了灌溉农田所得利益之后,人们才能意识到杀鸡取卵的严重后果。
(本文作者系日本绿色地球网络事务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