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软的成就
在采访东软集团副总裁张秀邦的前一天,记者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条新闻:1月6日,2006中国人力资源年度颁奖盛典在上海举行,11位卓有声望的专家因对中国人力资源业做出的杰出贡献荣膺“中国人力资源年度最有价值专家”,10家优秀的人力资源企业因对中国人力资源产业做出的重要推动而获得“中国最佳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奖项。其中东软集团副总裁张秀邦榜上有名,东软集团获中国最佳e-Learning(电子学习)机构。记者有幸在第一时间采访了这位IT界的新闻人物。
东软集团副总裁张秀邦
采访是大清早在东京品川一家咖啡厅进行的,因为张秀邦先生的日程安排得特别紧,我们便赶了个早。记者首先向张先生表示祝贺,这位中国人力资源年度最有价值专家谦逊地表示:“这是属于东软集体的荣誉,因为东软这个团队做出了不凡的业绩。”张秀邦先生担任过大学讲师和工程师,1992年至1998年,他曾经在日本的一家公司从事卫星软件的开发项目,后来受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之邀加盟东软,张先生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回来之后,我就一直觉得后悔,不是后悔来到东软,而是后悔来得太晚了。他坦诚地告诉记者:虽然工作量大,但心情很愉快,每天面对新的挑战,年初制定了指标,一步一步地实现,这种感觉是在日本企业工作时所没有的。但同时他也觉得,6年的日本工作、生活的经历对自己、对东软都是弥足珍贵的,因为了解日本人与日本企业,在与日本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便有了先知先觉。
目前,张先生主要负责对日软件委托开发业务和东软的e-Learning业务,东软于2001年开始进军e-Learning领域,e-Learning解决方案目前已经应用到多个行业,客户在使用东软e-Learning产品的过程中对员工培训进行着管理和变革。同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张先生负责的商用事业部已经成为东软内部对日外包的最大板块,人员已经超过千人,并且已经连续两年成交额翻番,包括他本人在内,很多从日本归国的人都成为组织内的骨干,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东软集团于1991年创建于东北大学。今天东软已经成为一家以软件技术为核心,以软件与服务、医疗系统、IT教育与培训为主要业务领域,集软件研究、设计、开发、制造、销售、培训与服务为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提供商。拥有员工8000余名,明年7月预计将达到一万人的规模。东软在中国沈阳、大连、南海、成都建有东软软件园,以及8个区域总部、40多个分支机构,同时已与日本、美国、荷兰等国家与地区的跨国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东软还创造了许多中国第一:中国第一家上市的专业化软件企业,中国第一个大学科学园、中国第一台国产CT机、中国第一个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东软的人才观
记者不禁询问,东软成功的秘诀与独特的优势又是什么呢?张先生认为,从技术上来说,东软与其他IT企业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东软有自身明确的理念,提出“软件创造客户价值”,不断培养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致力于不断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最重要的是,东软是一个吸引人才、让人才充分施展才能的企业。张先生向记者描绘了东软的充满活力的企业运行方式。总裁刘积仁博士曾在美国国家标准局计算机研究院工作,1987年成为中国第一个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他为东软注入了诸多“美国风格”。东软内部“老师”的称呼盛行,比如大家都把总裁刘积仁称为“刘老师”。张先生认为,东软是个学习型的组织,企业内部学习的气氛特别浓厚,这里是个吸引年轻人的舞台,他们充满激情地尽情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东软还设有特殊的导师制度,新加入东软的年轻人在工作、生活上有了任何问题,导师都悉心帮助解决。张先生觉得,在东软工作,大家体会到的不是个人压力,因为企业并非重视个人的指标,而是注重团队的指标,大家齐心协力往一个目标努力。追求并实践以人为本,让个人与社会共成长的理念,这就是独一无二、永远向前的东软。
张秀邦先生还特别寄语在日留学生,留学生在日本毕业后面临职业选择时,往往在中国与日本之间徘徊,下不了决心。日本虽然环境好,薪水高,但是无疑眼下回国创业是很有挑战性很有吸引力的,因为中国与日本的差距正在缩小,“中国机遇”是世界有目共睹的,在自己的祖国全身心投入到热爱的工作里去,这是多有成就感的事。张先生热诚地说,非常欢迎在日留学生学成后到东软来。他说最欣赏的是领导型的人才,也就是说,很想干一番大事业的人,借助东软这个平台,你的才能一定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东软里海归人员占了很大比例,其中从日本归国的人最多。
张先生还提到,前不久第四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召开,明确提出自主创新这一国家强盛的必由之路。从中国的大环境来看,基础建设还有待完善,技术实力有待提高。多年来,东软一直重视创新,今后还将在创新的道路上走下去,为中国IT企业在走向世界而努力。
张秀邦——这位中国人力资源年度最有价值专家,他的远见卓识不仅有东软特色,更有中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