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社会 >> 正文

“日本制造”为何问题不断?

作者:张楚  来源:日本新华侨报   更新:2006-4-5 15:00:00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2005年,由索尼的问题CCD掀起的DC大事件似乎已经平息。佳能、尼康、索尼、富士、理光、奥林巴斯、柯尼卡这些品牌在中国市场也已经逐渐恢复了昔日的繁荣。然而,3月14日,日本照相机生产商奥林巴斯公司在美国的分公司宣布,召回该公司在美国市场销售的有缺陷的120万部35毫米胶卷照相机。召回原因是这批相机闪光电路存在过热缺陷,这则报道,又唤起了人们对DC事件的回忆,也使人们将怀疑的目光聚焦到了风靡全球的“日本制造”之上。

在中国绝大多数消费者印象中,“日本制造”曾经是“质量上乘”的代名词。然而,当时间跨向21世纪的时候,“日本制造”也在接连不断地遭遇麻烦。随着“婚礼门”事件的发生,日本数码产品整体陷入质量漩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疑所谓的“日本制造”。

那么,导致“日本制造”质量下降的原因何在呢?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过去维持高质量的根本要素发生了变化。长期以来日本的大企业一直实行“终身雇佣制”的人事管理制度。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工资制度、企业工会制度并称为日本经营的“三大法宝”。然而,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日本企业开始放弃“终身雇佣”制度。试想,当一个习惯了没有后顾之忧的员工,突然可能在明天,或者在一个月之内,要被解雇,他还会对这个公司的产品质量那么在意吗?因此,产品质量出现问题也就在所难免。

更为重要的是,长期以来,日本形成了以大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或承包企业为大企业生产零部件的企业系列化制度,大企业和承包企业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协作关系。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IT革命的进展,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开始改向外国企业定货,或者转向海外生产,而承包企业也可能被迫转产其他产品,对大企业的依赖性减弱。大企业与承包企业生死与共的关系出现裂痕,企业系列化的链条断裂,而日本大企业适应新变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尚未健全,此时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就难以避免。

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近年来,日本不断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建立大量海外生产基地。许多产品,或者零件是在海外生产基地生产的,或者是在海外组装的。应当承认,由于产品的异地生产,零部件的运输,管理人员、现场工人在语言、文化等方面差异的存在,与单纯在日本国内生产相比,产品质量管理的难度肯定会加大。这恐怕也是导致日本产品质量下降的一个原因。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注册高达赢取大奖!

    09年2月《贯通日本语》杂志

    松岛菜菜子裙装造型 “美到令人

    荣仓奈奈被曝怀孕 预计今年初夏

    日媒:美国任用哈格蒂担任驻日

    日本选出最想成为首相的女大学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