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笔者参加了一个探讨中日关系的国际会议。在会议上,让笔者感触颇深的是日本人和中国人在表达方式上的截然不同。与充满自信、滔滔不绝演讲的中国人相反,日本人的发言开篇太多套话,让人不知所云。当然外在的出色表现未必一定与内在价值相一致,但日本人如果再不挺起点胸膛发言的话,恐怕难以在国际社会上获得赞同。
那次国际会议的与会者中约有4成是日本人,6成是中国人。上台发言的人数差不多中日双方各占一半。由于所有的发言都配有同声翻译,因此一般的与会者都可通过耳机用本国语言听到所有的发言。翻译的水平相当高,无论是哪种语言,只要听一种语言的话,基本上感觉不到有何不恰当之处。但如果听双方的原文发言的话,则会惊诧中日之间的巨大差异。
日本人站到话筒前,十有八九的开场白都是这样:“像我这样的晚辈在各位前辈面前班门弄斧,实在是让人汗颜……”、“今天,我的演讲准备得很不充分,一定有很多不足之处……”、“虽然让我上台发言,但实际上我在这一领域并称不上专家,我的发言能对各位有多少用也不知道……”
这些话虽然都很谦逊,但让在国外生活多年的笔者来看,则实在令人着急。如果真的认为自己的发言没什么内容的话,大可不必上台演讲。既然上台讲话,说这些开场白实在是毫无意义。倒不如尽情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然后且等听众评价来得更好些。
而中国演讲者的发言则刚好相反。“我是这一课题的专家,对于这个问题我已进行了长达○○年的专门研究。”“为了今天的会议,我咨询了美国的某某研究所的朋友,准备了最新的数据,并专门介绍给在座的各位。”、“我今天的发言中肯定有有益于各位的事业的内容,听完的人肯定会有收获。”
尽管开场白说得惊人,但听听发言便会明白并非所有的人都像自己说的那样准备得充分,也并非所有的人都像自己所说那样具有专业性。
不仅是这种会议的场合,在中国社会,一般来说人们喜欢坦率的表达方式。给人送礼物时如强调一句:“这是我专门为你精心挑选的贵重礼品”,对方一定会欣然接受。在交谈中也是如此,同意对方的观点就表示赞成,如认为不对就当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总之,“不知道到底在想什么的人”是最不受人欢迎的。
从这一点来看,日本人的讲话不仅缺乏说话的艺术,甚至称之为“傻瓜”也不为过,作为同胞的笔者也不得不为此坐立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