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社会 >> 正文

日本社会纵容“欺负”行为 被欺负可磨励意志

作者:未知  来源:世界新闻报   更新:2006-11-20 12:54:38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来源:世界新闻报

  日本社会纵容“欺负”行为

  本报特约撰稿人 李兆忠

  日本校园的“欺负”现象,仔细追究起来,不能不归结到日本人的集团性。集团性的特点是否定自我,否定个性,强调绝对的同一。这导致日本人文化心理、思维方式高度的同质和对集团内部异质存在的排斥。

  个体要无条件服从集团

  一位日本学者这样形容日本人:从外部看日本,看到的是由许多人围成圆圈的群体,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只能看到一个个背面,而看不到清晰的面孔。

  日本电影导演黑泽明曾现身说法:“我们日本人,把看重自我视为恶行,以抛弃自我视为良知。”著名思想家加藤周一对此更有深刻的批判,他认为日本人的精神结构中缺乏普遍性的东西,诸如佛、儒、神的思想;集团性之上,再也没有超越的制约力量,因此,生活在集团中的个体,除了无条件地服从集团,没有生存的余地。

  然而,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形状完全相同的树叶,日本人也是十人十色,各式各样。正是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性,给屡禁不绝的“欺负”提供了肥沃的温床。无视个体的集团意识,在人性之恶的推波助澜下,必然派生出以众凌个、以强凌弱的副产品,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日本的电影小说及社会新闻中,一再重复这样的故事:在某个团体中,言行举止、性格比较各色的成员,常常成为众人欺凌的对象,忍气吞声,孤独无助,有的甚至走上不归路。

  被欺负能“磨励意志”

  耐人寻味的是,许多日本人并不认为“欺负”有多么不好。据对日本1.3万中小学生的调查,认为“欺负人不好”的还不到一半。在他们看来,武士道精神强调人人自强,无所谓欺负不欺负,只有心理怯弱的人才将欺负当回事;因此,不是欺负的人有问题,而是被欺负的人有问题。

  日本前首相森喜朗曾以自己大学时代的经历,证明“欺负”对于磨励意志的好处。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也现身说法:“我转学时,也受过别人的欺负,但是只要自己斗争就可以克服。没有斗志的话,到哪里都会受欺负。”

  日本主流舆论对“欺负”行为的纵容,说明了这种现象在日本屡禁不绝的真正原因。据日本社会学家的调查研究,欺负者分3种类型:曾经被欺负者、发泄压力者和从众者,形成一个自我循环、无法打破的怪圈。这种日本式的弱肉强食,尽管很不人道,但在武士道精神的遮掩下,获得存在的合理性。

  再深层地看,它别有一种功能,日本人以这样一种残酷的方式,保持着集团勃郁的生命力与野性,令人望而生畏。看来,“欺负”作为一种东瀛特有的社会现象,将在日本长期继续下去。(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注册高达赢取大奖!

    09年2月《贯通日本语》杂志

    松岛菜菜子裙装造型 “美到令人

    荣仓奈奈被曝怀孕 预计今年初夏

    日媒:美国任用哈格蒂担任驻日

    日本选出最想成为首相的女大学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