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臂阿童木》
资料图片:蜡笔小新
樱桃小丸子
《环球》杂志 崔磊 王晓露 文
日本是一个动漫大国,今年早些时候,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在一次题为“文化外交的新构想”的演讲中,提出了一个“动漫外交”的策略,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家的重视。日本动漫缘何能雄踞动漫市场长盛不衰,且呈愈演愈烈之势?麻生外相“动漫外交”的内涵是什么?动漫作为日本文化传播的形式之一,是采取何种传播技巧来占领舆论制高点的?这些皆为人们所关注。
“动漫帝国”与“动漫外交”
长期以来,日本一直致力于用它精心打造的“动漫帝国”来影响年轻一代,其文化倾销策略无疑已经成为日本宣扬民族文化、提高国际影响力、增强价值观认同感的“倍增器”。今年4月,麻生太郎外相在“文化外交的新构想”演讲中明确提出,日本应大力开展“动漫外交”,即通过推广日本的漫画书和动画片,来赢得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民众的心。
“动漫外交”的提出不是空穴来风,早在1963年,日本动漫大师手冢治虫的长篇动画片《铁臂阿童木》由NBC电视公司购买后,在美国播出大获成功。随后,包括中国在内的40多个国家相继播出了这部刻在一代人记忆深处的伟大作品。1978年《高达战士》在法国第二频道播出,从此日本动漫开始打入欧洲市场。鉴于日本动漫跨越疆界的文化辐射力,1985年日本政府明确提出要以此介绍和展示日本的经典文化,使日本从一个经济大国转变为一个文化输出大国。从此,倾销大众文化便成为日本持续至今重要的文化策略,一方面给它带来了巨额的经济利润,另一方面,它也直接影响着受众的价值观,进而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至1996年,日本漫画发行量达到顶峰,1亿2千万人口的日本,竟出版了17亿册漫画,年书刊销售总额为25000亿日元,而漫画杂志和单行本就占有5500亿日元,占全国总发行量的22%。在国内市场饱和的情况下,日本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根据日本贸易振兴会公布的数据,2003年销往美国的日本动画片以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为43.59亿美元,是日本出口到美国的钢铁总收入的四倍。如今,全世界播放的动漫作品有60%以上来自日本。目前,除动漫本身外,由动漫衍生出的文具、玩具、游戏软件和服装等已经在全球形成一个巨大的日本动漫产业链。
如今,日本政府希望通过世界闻名的日本动漫艺术“打磨日本的形象,推销日本的梦想”,通过“动漫外交”和文化输出让人听到“日本”一词,立刻想到的是“明快、温暖、漂亮和Cool。”事实上,正是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动画、漫画以及电玩游戏中,以张力十足的对白、曲折刺激的故事情节、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活泼可爱的动漫形象将受众眼球牢牢吸引住,其间揉杂着日本化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和是非善恶标准也得以迅速而广泛的传播。于是,蜡笔小新、樱桃小丸子、机器猫以及窈窕修长的美少女战士们,都成为日本的形象大使,大大增加了世界各国对大和民族的认同感,以及日本被了解的机会。
潜移默化传播日本文化
在日本,官方每年的白皮书一般都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文字版,一个是漫画版,小学生通过漫画都知道政府在干什么。而政治党派也常常以漫画为宣传手段,在选举中散发漫画传单;对外,日本官方无条件将《足球小将》的动画给伊拉克的电视台播放,希望透过作品让伊拉克人民了解日本优秀的民族特性以及坚韧不屈的精神,并把《岛耕作系列》送给海外的官员和企业,希望他们藉此知道日本社会的运作。
本身就是漫画迷的麻生外相对动漫产业高度评价:“你们(动漫业人士)所做的事情已经抓住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年轻人的心,这是我们外务省永远也做不到的事情。”
事实的确如此。日本动漫艺术顶级水平的大师们将东西方文化和审美情趣融汇一身,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集体意识。在其作品中,具有东方价值观念和面孔的主人公生活在西方的世界里,“脱日化”的形象,大大的眼睛、金黄的头发、白人的脸型以及曲线夸张的身材,有意为之的“全球性”和对人物、地域的“文化模糊”处理,使日本动漫能够迅速地被世界各地区的受众理解和接受。
这种全球攻略非常符合日本学者加藤周一的分析,他认为日本文化是“杂交文化”。这样的文化具有天生的接收和融合能力,能在保护自身文化的同时,吸收和消化异域文化,“在自己的文化之树上结出本土和全球化兼容并蓄的果子”。
日本动漫的另一个特点是对受众心理特征的准确把握。日本动漫巧妙地把现实与虚幻融合到了一起,把舞台重新搬回人类的时空,并加入很多在现实中很难办到,但在理论上似乎行得通的元素,这既为青少年排除了虚假的印象,又增强了影片的可看性。像《圣斗士星矢》虽然借用的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但主角都是人类,而且就是青少年,甚至雅典娜也是降世的富家少女,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神祇。故事所发生的时空也是现代,有飞机电话等种种常见的道具。片中的打斗都用了科学的手段加以处理,比如空气盾,光速拳等,有了这些铺垫,影片中所宣扬的热血精神才显得真实可信,并为动漫迷们所热衷和效仿,迅即广泛传播开来也就丝毫不足为奇了。
不可否认的是,文化从来都是精华与糟粕共存,文化交流中善意与祸心共生。早些时候,日本出版了《嫌韩流》和《中国入门》两本以肆意歪曲历史、丑化韩国人和中国人为主要内容的漫画书。其中《中国入门》不但否认南京大屠杀,为罪恶昭彰的日本731细菌部队翻案,还称中国的思想、文学、艺术、科学等都“毫无吸引人之处”。
《嫌韩流》则借一名日本年轻女子之口狂妄声称:“韩国文化当中没什么好值得骄傲的。”“韩国今天的成就是日本一手打造的。”令人吃惊的是,这样两本充满鄙视、煽动仇恨的漫画面对中韩两国人民的强烈抗议,既没有引起日本动漫界的反思,也没有引起日本普通民众的批评与反对,且一上市就连续保持日本4个月最畅销书记录。日本主流媒体之一的《产经新闻》在报端显著位置赫然写道:“《嫌韩流》一书极其理性,没有失去平衡感。”
不少人士担忧,这些赤裸裸宣扬狭隘民族意识、为历史罪责翻案的漫画,会通过日本政府的着力推销,毒害亚太各国的下一代。事实上,对日本动漫废寝忘食的痴迷者们,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也日渐接受了日本的文化和价值理念,他们欣赏《灌篮高手》的好勇斗狠,认同《爱情白皮书》中的勾心斗角,衷情《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冷漠凶残。
日本动漫与电影极其相似,在追求持久影响力,使受众获得知识和视觉刺激的同时,动漫还重视对人生、时代和社会的反思、对人性自我的剖析,从而引发受众的思考,赋予动漫深、广、远的思想内涵。如,1995年的《新世纪福音战士》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直到今天关于其思想内涵的讨论在日本还没有结束。在《幽犹白书》《猎人》《棋魂》《犬夜叉》《海贼王》《名侦探柯南》《EVA》等作品中,热血、梦想、奋斗、永存、忠诚、背叛、选择、妥协、迷茫、反思、爱与恨……交织在一起,使得受众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文化错觉,其影响与后果甚至可能要在若干年后才会逐渐显现,日本漫画对受众最大的威胁恰在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