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模式是:中国的纺织企业直接从日本进口技术难度高的产品,以此作为原型,凭借企业自身的技术开发力开发新的关联产品,并进行销售。为在展示会中受到注目,还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的进出口公司法人。由于在日本一般可以接受小批量生产,因此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进口一些少数量的样品,并不会给双方造成很大的负担。可能有很多经营者会认为单纯复制样品会更节约成本,但这样是造就不了大生意的,堂堂正正地通过正规渠道进口商品,还可以作为买主参加日本的各种展示会。
同样的手法也适用于意大利。进口最流行的、技术难度比较高的纺织品,以此作为主轴来开发自己公司的产品,反复这样的操作过程,最终将提高企业自身的产品开发能力。
本来应该说第一个模式更为理想,但由于日本的中小型企业没有与国外缔结专利契约的经验,可以估计到最初会有些困难。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首先导入第二种模式,在积累了实际经验并建立好产业内关系网之后,继而采用第一种模式,即缔结专利契约,这样会比较容易成功。
学习意大利的商品企划模式 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要想胜过欧洲纺织品的话,首先要做的是彻底研究对手。日本的纺织品在质量上绝对不亚于意大利制品,问题是在企划能力上。意大利的纺织企业根据每一季的流行趋势进行独自的商品开发,并依据所开发的商品向服装企业提出各种设计方案。而日本的纺织企业却一直处于被动的立场,接到订单后才生产。在日本也曾一时兴起要向意大利学习,研究了大量的意大利制品,但最终还是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同,能够真正导入意大利式产品开发的企业微乎其微。在这里,就针对这一日本企业无法实现的意大利式纺织品企划,做一个详细解说,希望中国的企业能够得到借鉴。
首先,纺织品的设计需要预测到最终制品大致的形象。要做到这点,就必须理解色彩、素材与轮廓之间的关系。因为存在这层关系,纺织品的流行趋势会直接影响时装轮廓线条的流行。
高彩度的鲜亮色彩,适合于高反光素材。密度高,厚实,手感柔软,并富于光泽的面料,比如缎纹织物,这样的面料就适合贴身的设计,要表现出贴身的设计剪裁,就必须选用这样厚实而柔软的面料。
低彩度、偏向于自然的色彩则适合于乱反射的素材。密度低,表面有凹凸,使用花色纱线的面料,比如平纹组织,就比较适合宽松设计的服装,这类设计比起服装的线条轮廓,更能强调素材本身的特征和质地。
就是这样,色彩赋予素材以变化, 而素材的选用又直接影响到服装所呈现出的整体轮廓。因此,在每一季的流行趋势发表的同时,流行色和流行素材都是不能忽视的要素。
只有在完全理解上述关系的基础上,才可以进行色彩调和板的设计。意大利的纺织企业在做色彩搭配是一般都只选用很基本的色彩,相对于追求色彩变化,更注重经过多种搭配来表达整体的新鲜感。相比之下,日本的企业则偏向于频繁更换各种色彩的纱线。这是由于日本市场的流行周期比较短,如采用与意大利的相同做法,将对应不了市场的变化。
意大利的纺织品色彩调和板一般设定为100色,一旦决定了的色彩会连续使用三年,然后逐步更换其中三分之一的色彩,也就是说用今年推出的30色更换三年前的30色,从而演出新的视觉效果。随后,使用这些彩色纱线作为经纱、纬纱,相互纵横交错,试织出几组不同的设计。厚的和薄的,素色的和花样的,同一色调不同组织的,大花样和小花样的。
时装设计师在构想一系列的设计时,第一步是素材的选择搭配,因此,在进行纺织品的设计企划之时,就应该顾及到这一点,反复斟酌前一季和今季的流行是如何发展变化的,才能向时装设计师提出具体的素材选择搭配方案。
只有像这样经过反复琢磨的商品,在展示会上才能做到有备而来,才能防止出现文章开头所提到的样品不够,交货期延迟等问题。
也可以说,能独立进行纺织品设计企划的纺织企业才是确立个性化设计师和服装企业的先行条件。纺织产业水准的提高是紧密联系着时装产业水准提高的一个重大课题。(文/坂口昌章 华晴)
上一页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