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经济 >> 正文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缩水30% 日企调整在华战略

作者:未知  来源:CCTV   更新:2007-2-15 9:18:10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核心提示:2006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为46亿美元,比2005年减少了29.58%,对华投资占日本海外投资总额的比例也从2005年的10.82%下降到了7.30%。其中原因有中国将合并内外资所得税、日本国内经济复苏吸引资金回流、东南亚和印度吸引力增强等。
第一财经日报2月13日报道 2006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FDI,金融业务除外)达到近46亿美元,比2005年减少了29.58%,整体上,日本占海外对华投资总额的比例也从2005年的10.82%下降到了7.30%。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在去年公布上半年数据时,已经显示2006年上半年日本对中国制造业的直接投资实际投入的总额为22.4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1.4%,而这股下降的趋势在去年下半年一直延续着。

如果对2006年部分国家对华投资进行横向比较会发现,在华新设企业数量方面,日本、韩国、美国和英国分别下降20.77%、3..3%、14.33%和16.46%;而在实际投入金额方面,上述四国分别下降29.58%、24.64%、6.41%和24.74%。在这其中日本的下降排在第一,那么为什么2006年日本对中国的FDI会有如此明显的减少呢?这下降的30%究竟又流向了何方呢?

政策调整使制造业缩水

今年2月2日“中国经济形势和有关立法对话说明会”上,诸多外资企业代表和中国八个部委的司长级官员进行了长达半个多小时的问答,大部分的问题围绕着“两税合并”后的外资企业待遇问题。

“这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如果我们过去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一下子没有了,我们会考虑在中国投资的增减,另外我们会根据今后具体的细则,来选择更有利润的产业在中国投资。”一位日企代表会后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外资企业在中国享受的超国民待遇一直是中国利用外资的热点问题,一直到去年年底,24%的统一税率开始进入公众视野。有中方官员在上述会议上称,如果《企业所得税法》今年能够出台的话,那么相关细则将一并公布。

而这些目前不确定的细节问题让许多日本在华企业都处于观望当中。

日本长期以来是中国重要的FDI吸引国之一,日本对中国制造业的投资占全部投资的70%以上,而金融、保险业比率仅占1%都不到。从区域上看,目前日本对华投资主要集中在以东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和以苏州、昆山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

其中,在长三角投资的日本企业占日资在华投资企业的40%以上,投资主要集中在电子产业、集成电路、精密机械等科技含量高的产业。

事实上,与许多欧美国家相似,日本对华投资的模式同样是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开拓中国市场、获得中国廉价的原材料。“事实上,许多在中国的日本企业对中国很了解,他们的嗅觉很灵敏,当中国的一些政策发生调整的时候,他们会控制投资的节奏,很谨慎,不会作出大的投资决定。”上述日企代表说。

因此,在上述区域投资的日本企业,也在考虑成本优势的减弱。随着国内土地、原材料、劳动力、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价格的持续上升,日企开始担心,企业的生产成本的增加,会使得投资收益的降低、利润的减少。

“从我们得到的信息看,日本对中国的投资环境整体上是满意的,在许多地方都有增资,”商务部研究院亚非研究部副主任张威告诉《第一财经日报》,“2003年左右日本对中国的投资有过非常快速的增长,诸如像丰田这样的日本大企业基本上都已经在中国有投资了,但是制造业的投资高峰已经过去了,电子、电器、汽车等相关投资需要有一个调整。”

而本身处于调整过程的许多在华日本企业,正好碰到中国对外资政策的调整。商务部称,在中国“十一五”期间,吸引外资将从行政引资、追求外资规模,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引资转变,地方政府要淡化引资规模的考核,通过引入技术含量、国内配套比例、资源消耗、环境保护、新增就业等综合指标,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吸收外资考核评价体系。

于是,外资准入门槛的提高让许多日本企业感受到了压力。

是“资金回流”还是“投资转向”

那么这部分30%的投资究竟去向了何方?

张威告诉记者,资金回流是目前日本对中国投资的一个重要现象,由于2006年日本经济情况好转,政府鼓励许多企业把资金撤回本国进行投资,高端投资的回流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2006年底,在东芝、三菱、松下黯然辞别中国手机市场后,日本较大的手机商之一NEC宣布退出海外2G及2.5G手机市场。至此,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也是竞争最惨烈的手机市场,日系手机几乎全线撤退。

NEC公关总监蔡利告诉记者:“我们不能说是完全撤出中国市场,这是NEC全球手机业务的调整,是为了把注意力集中在下一代手机业务上,NEC现在是基于自己的判断,抓住未来的特点,在资源上进行调整。”

事实上,把重要的技术留在国内进行投资开发确实是日本企业的特点之一,这也是目前“资金回流”说法的佐证。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郝红梅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日本企业向中国转移生产中占80%的是劳动密集型的组装和加工业,另一部分是子公司或零部件生产厂家为在当地进行组装加工的母公司或为相关客户提供配套产品和散装零部件。而日本政府曾经制定《防止技术流出指针》,要求日本企业确立严格的技术管理体制,严防先进技术流失海外,日资企业对华转让技术开始变得谨慎起来。

日本企业在华投资时,既不愿欧美企业独享不断成长的中国市场,又担心扩大在华生产会引发“技术流出”,矛盾心理最终将使其丧失很多市场机会。因此,日本企业把重要的技术研发转往国内,不仅顺应了2006年日本经济复苏的大势,也贴合政府的意愿。

同时,为了分散对海外投资的风险,日本还将投资方向转向日本以外的国家。

根据日本外务省统计,2006年1~8月日本对马来西亚投资同比增长254%,对印度投资同比增长172%。另外,日本国际协力银行的调查数据也显示,关于“今后三年内最希望发展事业的地点”,日本企业选择中国的比率在2004年为91.1%,2005年为82.2%,2006年为77%。与此同时,选择印度、越南、泰国的比率逐年递增。

商务部一位专家曾向记者表示,与东盟的自由贸易成为中国和日本扩大在此区域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政经两个车轮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北京代表处上周向本报出具的一份投资分析报告显示,2005年以来,中日政治上的某些不和谐,对日本对华投资的影响极小。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胡继平告诉本报记者:“中国和日本经济的政治敏感度高,政府敏感度高,但是这不完全画等号。”他表示,去年日本前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日本许多企业家和团体有意见,表示反对,因为这会损害中日经济上的利益。

在他看来,现首相安倍与小泉所走的路线不同,安倍自去年执政以来,对经济考虑得比较多,他非常“现实”,提出中日关系要政经分离,政治关系不要影响经济关系,应该是“两个车轮”。

2007年是中日关系敏感而关键的一年,卢沟桥事变70周年、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和“南京大屠杀”70周年纪念日将先后来临。

2007年1月27日,中日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闭幕,中国外交部消息称,在为期三天的战略对话中,中日就巩固中日关系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势头进行了讨论。

而面对去年的投资下降,胡继平预测,今年将会是一个转折年,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年出访日本将对日本政治和经济界带去信心,中日政治层面回到正常轨道也是为投资创造比较好的外部环境。 (东方网) 记者:陈达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注册高达赢取大奖!

    09年2月《贯通日本语》杂志

    松岛菜菜子裙装造型 “美到令人

    荣仓奈奈被曝怀孕 预计今年初夏

    日媒:美国任用哈格蒂担任驻日

    日本选出最想成为首相的女大学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