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东京胶价两次冲击300日元均告失败,随着近期三菱和向日葵等多头机构的减仓,市场内部暂时缺乏继续上涨的动力;K线组合上出现了下跌放量反弹缩量的走势。6月至12月是产胶季节,笔者认为2月14日的298.7日元、4月17日的299.5日元和5月28日的298.5日元三个高点形成头肩形三重顶的可能性正在加大。
在经过5月16日至5月22日短短五个交易日的反弹行情后,上海天胶跟随东京市场,重新归于跌势,主力9月合约的最大跌幅为2230元/吨,下跌幅度超过10%,价格跌至4月中旬以来的低点,也是今年以来的较低价格,后市将何去何从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笔者试从现货需求、交易所库存和期货持仓结构等几个方面作简单分析。
去年下半年以来,上期所的天然橡胶库存就一直增加,一度高达10万吨,巨大的显性库存一直压制着国内现货价格,所以贸易商缺乏进口兴趣,今年以来国内的进口量持续减少,国内轮胎企业等消费厂商的库存偏低,都希望在下跌以后再买进,但目前这种局面似乎走到了极限。从部分业内人士了解的情况看,有些轮胎企业已经开始在国际市场询价和购买,按照目前泰国的产胶水平,进口到港也是7月份以后的事情,因此国内现货供应不足的状况将维持至少一个月的时间。
另一方面,4月下旬以来,由于上海期货交易所现货合约的报价对传统现货市场贴水,吸引了消费厂商进场买入,交易所库存连续第五周减少,从4月22日的105060吨减至6月1日的96835吨,侧面显示国内天胶的供需格局趋于紧张,上海天胶也就缺乏进一步大幅下挫的基础。相反,如果东京胶跌势扩大,投资者可关注可能出现的日内短多交易机会。
4月底以来沪胶持仓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交易所公布的前20名多空持仓比例从1∶1.2转变为多空大致平衡,所以压制沪胶价格的资金面因素不复存在。笔者认为,在国际胶价偏弱和国内现货供应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下,本月上海胶主力合约有望维持在20000元/吨一线窄幅交易,中长线投资者宜保持观望。(本报特约作者 顾建军 发自上海)
《国际金融报》 ( 2007-06-04 第08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