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个研究小组通过分析亚洲多个品种水稻与日本水稻的基因差异,发现了一个决定米粒宽度的基因,并由此推断在日本广泛栽培的宽粒水稻可能起源于东南亚。这一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英国《自然·遗传学》杂志上。
据日本媒体7日报道,日本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的研究小组将一些亚洲水稻品种与日本宽粒水稻“日本晴”进行了基因组对比研究,从而发现了一个和米粒大小变化相关的基因“qSW5”,这个基因变异导致“日本晴”的米粒变宽大。
研究小组还系统调查了亚洲各地140多个古老品种水稻,除了解这个基因的变异情况外,还研究它们影响挂穗、口感的2个基因变异情况。研究结果发现,“qSW5”基因变异首先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发生,后来在中南半岛和中国大陆结合了其他2个基因的变异形成了现在的“日本晴”。
研究小组负责人井泽毅说,人类为了得到更好的稻米而不断进行水稻品种的选拔和杂交,栽培过程中自然会发生一些基因变异。他认为,可能在印度尼西亚等地栽培的水稻传到了中国,进而传到了日本。
根据迄今的考古调查,认为米粒宽大的“日本晴”起源于约1万年前的长江中下游的学说最为有力,日本媒体认为,本次的研究发现可能会引发新的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