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日本的经济与世界各国一样损失惨重:首先是股市暴跌,东京股指一度跌到26年来的最低点,许多上市公司破产;接着是日元升值,涨到13年来的最高点;然后是出口疲软,欧美国家经济衰退导致日本对外出口锐减,丰田公司2008年度业绩预测下调了1万亿日元,而日产公司的最新业绩预测为零。日本内阁府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第三季度GDP同比下滑了0.1%,连续两个季度下滑。财经大臣与谢野馨也承认:日本经济进入了衰退阶段。
经历了将近一个月的恐慌以后,日本上上下下开始积极思考怎样面对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现状。
事实上,日本企业在金融投资方面一直比较保守。有经济学家认为,日企的“保守”使得日本的经济虽然损失惨重,但保住了“元气”。东京证交所的一位高管透露过两组数据:第一是日本企业和老百姓很有钱,全日本个人金融资产有1500万亿日元(约合105万亿人民币),企业则更多;第二是日本股市的份额,占最多的居然是外国人,本国散户才占15%,企业则只有9%。那么多钱到哪里去了?原来,经历过伤痛的日本人对金融有一种骨子里的不信任,宁可存款、买国债,也很少涉足有风险的金融产品。与此相似,日本企业也不怎么热衷去金融市场“以钱生钱”。
许多企业都要求金融机构采取稳妥的方式管理自己的金融资产,有的大企业甚至自己开个银行来理财,把财力专注于企业自身的生产研发。虽然有时也拿出一小部分钱小打小闹一下,但决不会动用日常流动资金。经历过几次经济危机的日本企业都懂得,只有脚踏实地搞好本业,才可涉及金融业,且绝不陷得太深。
经济学家指出,现在的日企只能从企业自身寻找解决办法,把金融危机带来的日元升值、出口减少等问题看作是一种机会。首先应该放弃出口立国的发展模式,加强争夺海外资源地,利用强势日元进口资源,拉动相关产业;然后应该继续发展内需产业,支持建筑、旅游、造纸、电视节目制作等内需产业征战海外;最后还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和国际市场的调研,一方面把世界最高水平的技术应用到商品中,另一方面简化商品功能,提高生产率并降低成本。只要应对得当,日本不仅能比别国更容易挨过金融危机,甚至在危机过后更有竞争力。
东亚的实业家喜欢开工厂,这种“造物”情结最近几年在美国金融神话的诱惑下有些淡薄。然而,当金融危机袭来之时,脚踏实地发展实体经济的精神却更值得称道。金融危机使人回忆起在2006年跌倒的两位日本年轻人:一位是当时日本三大门户网站“活力门”的总裁堀江贵文,另一位是被称为“民间股神”的村上基金掌门人村上世彰。两人都是那几年风光无限的时代宠儿,他们推崇美国投行的模式,鄙视日本的传统,善于通过炒作消息和敌意收购操纵股价。然而,两人最终因为涉嫌散布虚假信息以及暗箱操作先后被捕,日本股市因此在一周内蒸发3000多亿日元。西方媒体为他们叹息许久,认为这是日本“老朽”们的复仇。他们到底是变革日本传统的先驱还是善玩虚拟经济的骗子?今天仍无法定论。不过,在村上被捕的那天晚上,一位从普通推销员一直干到董事长的“老朽”说的话却使人印象深刻:在日本,“只要有钱,干什么都行”的想法是行不通的,老老实实地流汗干实事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