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经济 >> 正文

日本产业将实现创新复兴

作者:未知  来源:新浪网   更新:2009-3-25 18:39:22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通常,日本比其他发达国家对危机有更高的敏感性,尤其是经历了“失去十年”的痛苦过程之后。日本国内对此次危机的冲击之所以感受强烈,可能与下述因素有关。第一,这次经济冲击的到来恰逢日本经济周期的下降阶段,它与周期性的因素叠加在一起,造成了经济景气在短时间内连续大幅下降的局面,所以有“石油冲击以来最大震级”、“战后最严重危机”的惊呼之声。第二,战后作为日本制造业一面不倒旗帜的丰田汽车在此次危机中未能幸免,“丰田冲击波”使日本国民建立起的对本国制造业发展的信心遭到重创。第三,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实体经济危机波及世界各地,使日本企业预期的国际市场恢复面临重重困难。同时,因与美国经济有着密切的连带关系,由于无法判断美国危机何时见底而感觉自己处于一种被动状态。第四,虽然日本战后最长的景气在2007年开始减速,但由于2008年1—3月的经济增长曾经达到2.5%的水平,对外出口增长率由于先前的亚洲经济景气到2008年10月才转为负增长,因而使日本面对迅速到来的发展落差心理准备不足。此外,日本目前的政治状况混乱、政府应对危机的能力遭受质疑,也是导致其危机感加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 后危机时代日本实体经济可能发生的一些变化

  1、危机对日本实体经济发展的意义

  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波动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来自外部的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冲击和影响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历史上日本制造业的发展都是伴随着这种周期性的变动和种种外部冲击和影响进行的(例如1970年代发生的“石油冲击”等外部影响)。最为世人所熟知的经济赶超和世纪交替时的结构调整,也都是在这种经济波动和外部影响过程中完成的。从日本的产业发展史来看,作为一个善于从教训中学习的民族,不论这种学习是主动的还是被迫的,遭受损失和打击过后,常常会有一种适应发展的新局面出现。例如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几乎完全逆转了战后有利于日本的资源环境,但危机促使日本发展为一个世界一流的节能大国;1990年代的“泡沫经济”破灭,巨大的银行不良债权甚至拖累致金融杠杆丧失经济调节功能,结果成就了日本今天能在相当程度上抵御次贷危机的实行严格风险管理的金融体制。微观上的例子是同样的,石油冲击的结果使日本的节能型轿车打入了美国市场;10年低迷的打击,使日本汽车厂家的模块化生产网络得到了发展和普及。

  2、对可能出现的变化的一点简单判断

  由于目前危机的影响还在扩大之中,可能还会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日本何时走出危机,除了取决于自身所采取的措施,还要看美国等经济体的经济恢复情况,其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对后危机时代日本实体经济的变化进行分析还为时尚早,这里暂且根据以往日本的做法,以及对目前的企业情况的简要观察,对危机过后日本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可能出现的变化,提出一点看法和判断。

  首先,危机过后日本有可能会对导致这次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需求结构做出进一步的调整。对于日本这样一个由国情特点和历史因素决定的外向型经济国家,扩大内需是自198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的一个长久性课题。制造企业会把市场需求作为价值创造链条上的首要环节,千方百计地采取各种开发措施。而上次危机中雇佣结构调整形成的规模庞大的非正式雇员和派遣劳动者,对日本社会两极分化的影响,恐怕是其在解决内需问题上要面对的课题。同时在扩大外部市场需求方面,企业和政府会不遗余力地推行市场多元化战略,以缓冲局部市场需求急剧下降的打击,包括开发以往曾放弃的领域,比如低价位的小型轿车市场。

  其次,危机过后出于规避风险和追逐持久性利润的需要,日本有可能在制造业产业内部和其国际产业链条上重新调整和配置资源。关于产业内部以及企业内部的结构改革和业务重组,是制造业企业摆脱困境和提高整体竞争力的一项常规性行动。例如目前先锋公司就宣布从亏损严重的显示器业务领域退出,探讨成立光盘合资公司。日立金属在2月18日与它旗下的子公司在金属表面处理业务方面实行统合,希望集两家公司的技术力量建立高效事业。更需要我们关注的是日本企业在其国际生产链条可能进行的调整。2008年日本进行的一项对其跨国制造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图表1、2),这些企业在中、印等国进行投资的选择条件,虽然仍然将市场的成长前景放在第一位,但从两国在企业投票所占比重的趋势来看,日本企业越来越重视具有优秀人才的市场。今后的企业投资很有可能向具有这样条件的国家移动。中国在该次企业投票中的得票率虽然仍占第一位,但得票的比率却从2007年的68%下降到2008年的63%,而排在第二位的印度,得票率却从2007年的50%上升到2008年的58%。

  第三,危机过后最重要的变化,可能表现在日本制造企业在创新方面的长足发展上。以往日本无论是应对危机、还是实现制造业的自主发展,在扬长避短方面依赖的就是创新的武器,通过技术创新上的努力和有日本特色的组织创新实践,提升自己的国际竞争力。可以说,其经济发展的表现是同创新的状况同步的。即经济发展顺利时,也是其创新成果频频问世之时,例如1980年代后半期;而经济发展低迷时期,恰是其创新不足时期,例如1990年代。目前虽然遇到了危机的沉重打击,但日本的一些制造企业正在通过积极的创新寻求摆脱危机的出路。除了上面提到的索尼、东丽等企业的新产品和新工艺开发以外,东芝等半导体生产企业也在集中技术力量投入3维的固态硬盘(SSD)的开发,以及推出大容量闪存新产品。而丰田等汽车生产企业则看好了决定今后行业竞争力的“电力电子技术(Power Electronics)”、“通信连接技术”及“新一代交通系统”。尽管要战胜这场普遍性的危机还需要种种调整和努力,但是不创新对日本企业来说就没有出路。这一点已经是日本制造业企业的共识。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上一页  [1] [2]  尾页


 

新闻录入:贯通编辑B    责任编辑:贯通编辑B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注册高达赢取大奖!

    09年2月《贯通日本语》杂志

    松岛菜菜子裙装造型 “美到令人

    荣仓奈奈被曝怀孕 预计今年初夏

    日媒:美国任用哈格蒂担任驻日

    日本选出最想成为首相的女大学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