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乒赛在日本一共举办过5次,中国队悉数参赛,每一次带去的都是“旋风式” 的影响。影响最为深远的是1971年在名古屋举行的第31届世乒赛,中国队不仅收获了四项世界冠军,更重要的是小小乒乓球推动了大球,“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两国20多年来交往隔绝的局面。当然每次的出征,都由不同时代的运动员演绎。
1956年4月,第23届世乒赛在日本东京开幕,中国乒乓球队组建4年,第二次参加世乒赛。中国军团的主将是姜永宁、王传耀、岑淮光和孙梅英。团体赛第一天,中国男队就击败了越南队和美国队爆出两个冷门,接着姜永宁又在与英国队的比赛中击败了两获世界冠军的名将李奇,这是中国人首次在大赛中击败世界冠军,虽然没拿最终冠军,但这也是一种突破。
男子团体冠军:日本
女子团体冠军:罗马尼亚
男子单打冠军:荻村伊智朗(日本)
女子单打冠军:大川富(日本)
男子双打冠军:荻村伊智朗/富田芳雄(日本)
女子双打冠军:A.罗齐亚努/E.泽勒尔(罗马尼亚)
混合双打冠军:E.克莱因/L.纽伯格(美国)
【第31届】中外乒乓外交的媒介
地点:日本名古屋(1971.3.28-4.7)
因为受文化大革命影响中国队四年没有参加大赛, 中国的复归是在1971年的第31届名古屋世乒赛上。中国不仅回到了世乒赛上,而且也复归到了国际社会之中。因此1971年的世乒赛也被认为是世乒赛历史上最为引人瞩目的一届赛事。林慧卿/张燮林为中国首次夺取混双冠军,并且林慧卿成为第一位在世乒赛上实现“金满贯”中国选手。这届世乒赛间,还促成了大家熟知的“乒乓外交”。
男子团体冠军:中国
女子团体冠军:日本
男子单打冠军:S.本格森(瑞典)
女子单打冠军:林惠卿(中国)
男子双打冠军:T.克兰帕尔/J.约尼尔(匈牙利)
女子双打冠军:林惠卿/郑敏之(中国)
混合双打冠军:张燮林/林惠卿(中国)
【第37届】中国队狂扫六金
地点:日本东京(1983.4.28-5.9)
此时的中国队已经在世界乒坛上傲视同群,面貌一新,新人辈出,各种打法争相吐艳,乒乓长城厚而坚固。而日本队却从强国之列走下神坛,没拿到一枚金牌。中国拿到六枚,男单甚至出现了包揽四强的局面。郭跃华和蔡振华再次分获男单冠亚军。此外,年轻选手江嘉良异军突起,在团体赛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
男子团体冠军:中国
女子团体冠军:中国
男子单打冠军:郭跃华(中国)
女子单打冠军:曹燕华(中国)
男子双打冠军:D.舒尔贝克/卡列尼茨(南斯拉夫)
女子双打冠军:戴丽丽/沈剑萍(中国)
混合双打冠军:郭跃华/倪夏莲(中国)
【第41届】中国女队遭遇滑铁卢
地点:日本千叶(1991.4.24-5.6)
这届世乒赛,男女队双双失利,令人震惊,在当时人们的记忆中,自从中国队夺得第26届男团冠军后,男女团体双双失利只有18年前的萨拉热窝世乒赛。男团冠军丢掉在预料之中,上届就开始下滑,女队让人意外。邓亚萍带领的中国女队输给的是李粉姬、俞顺福、玄静和、洪次玉组成的朝韩连队。还好女队在单项上发挥出色,拿下单打、双打、混双。
男子团体冠军:瑞典
女子团体冠军:朝鲜联队
男子单打冠军:佩尔森(瑞典)
女子单打冠军:邓亚萍(中国)
男子双打冠军:P.卡尔松/冯舍(瑞典)
女子双打冠军:陈子荷/高军(中国)
混合双打冠军:王涛/刘伟(中国)
【第46届】大球时代的完美结局
地点:日本大阪(2001.4.23-5.6)
这届世乒赛时新世纪也是大球时代的第一届世乒赛,也是团体单项一起举行的最后一届世乒赛。中国乒乓球队表现完美,不仅囊括了七金,还造就了一代英雄刘国正。男团半决赛第五盘,那九死一生的逆转至今让人荡气回肠。刘国正对金泽株,一场争夺决赛权的生死大战,这是一场令人难以置信的比赛,这也是一场意志与斗志的胜利,它将作为经典永载乒坛史册。
男子团体冠军:中国
女子团体冠军:中国
男子单打冠军:王励勤(中国)
女子单打冠军:王楠(中国)
男子双打冠军:王励勤/阎森(中国)
女子双打冠军:王楠/李菊(中国)
混合双打冠军:秦志戬/杨影(中国)
(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