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日本的医疗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功,几十年来,日本的国民健康保险制度为全体国民提供了可靠的医疗保证,日本国民的平均寿命逐渐位居世界前列。
早在1961年,日本就在全国范围实行了强制的全民医疗保险,每个日本国民和在日本居住一年以上的外国人,都要加入国民健康保险,交纳一定数额的保费,领取国民健康保险证。这样便可以确保参保的每一位患者有病到医院就医,只需交30%的医疗费即可,剩下的70%由医院和居民所在的地方政府结算。
1973年,日本建立年金等社会保障制度,并对70岁以上老人实行免费医疗,逐步建立了完善的医疗体系。直到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全球卫生报告》,日本的综合医疗水准都一直名列世界第一。
但是近几年来,随着老龄化趋势日益加重,加之受到这一轮大规模经济衰退的影响,日本的医疗保险制度却开始出现一系列问题,先是有些年轻人因为负担过重而不愿继续交纳国民健康保险,此后又相继曝出老年人保险费负担过重、医师数量不足、财政投入不足、医疗纠纷增多等问题,这些现象如今在日本被称为“医疗崩坏”。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日本的医疗状况竟如此大幅度下滑,日本的医疗体系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要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只需研究一下在日本这个老龄社会中最庞大的一个人群———老年人的医保制度的现状,或许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在如今各种凸显的医疗问题中,压在无数老年人身上沉重的保费负担,已经被列为日本政府新医改目标当中的重中之重。
4月3日,日本执政党老年人医疗项目小组决定修改后期高龄者(75岁以上老人)医疗制度,将降低后期高龄者保险费的负担,重新审视现在执行的所谓前期高龄者(65岁至74岁老人)和后期高龄者的年龄区分,探讨与国民健康保险运营的一元化管理的问题。而针对老年人医保制度进行的改革几年来就没有停止过。
2005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医疗制度改革大纲》,认为政府负担老年人医疗费越来越多,国家对现职人员和退休人员的医疗投入比例严重失衡,为此要建立新的老年人医疗制度。
2006年,日本制定医疗制度改革法,决定适当增加老年人医疗费承担比例。根据该法,70岁以上的老人,夫妇俩年收入在520万日元(100日元约合7元人民币)以上的,个人医疗费负担由20%提高到30%;长期住院的70岁老人,原则上要自己负担照明、取暖和餐费;普通收入的70至74岁的老人,个人医疗费负担由10%增加到20%;65岁至69岁的老年人,个人负担30%。
对于75岁以上的老人,还设置了“后期高龄者医疗制度”,医疗费个人负担额度为10%,并且保险制度与国家医疗保险制度割离,由各地方政府运营,保险费率根据地方情况而定,保险费将从养老金中直接扣除。该制度由2008年开始实施。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