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新闻》7月28日发表文章,题目是“中国消费的原动力是‘家庭’”,摘要如下: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中产阶级迅速增强了经济实力。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将如何改变这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社会结构呢?
该报记者对中国沿海地区大城市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进行了采访。
28岁的李云去年2月结婚,在上海一家外资企业工作。她在五星级酒店举办婚宴,在巴厘岛度蜜月。包括戒指和结婚旅行在内,她一共花费了300多万日元(1万日元约合720元人民币)。
李云的丈夫在一家外资IT企业工作,两人的月收入大约是15.4万日元。她说:“平日在婆婆家吃饭,中午吃婆婆做的便当。”与发达国家的人相比,她的收入低,生活简朴,但在关键时候一家人会爽快地花钱。
在结婚的同时,李云在浦东区购买了新房,面积110平米,总房价是2310万日元。婆家支付了700万日元的首付款,娘家负担了一共420万日元的装修费及家具费。小两口负担10万多日元月供中的7万日元,婆家赞助其余的3万日元。
从饮食到偿还房款,家庭生活开支与婆家、娘家密切联系,小两口的可支配收入出人意料地多。两人周末也下馆子,或者用奖金去国外旅游。李云说:“东南亚国家几乎都去过了。”
如果不看一个家庭的总支出,就不清楚中产阶层真正的消费能力。2009年,中国将成为新车销量跃居世界首位的汽车市场。商品房销售面积也将创历史新高。今年3月底,电视机、手机和空调的家庭普及率超过了百分之百。
在物质丰富的今天,中国人也开始关心服务了。听着老师的歌声,四五岁的儿童一起弹着电子琴。上海“雅马哈音乐广场”学校也坐满了学生。该校开课3年多来,招收的学生人数超过了1500人。7月,新开了一周可容纳4000人上课、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室。每节课的学费是2100日元,相当于当地其他学校学费的3倍。每周上1节课、每月上4节课,学费就是8400日元,比日本还高。小男孩申唯致(5岁)的母亲说:“这里讲授音乐的欣赏方法。小孩没有必须获得几级的压力。”雅马哈公司中国区代表越场正明说:“这不是尖子教育。学生一边欣赏音乐,一边通过音乐明白情操教育的价值。”
中国经济迄今一直依赖欧美的外需。中产阶级的消费将成为中国经济结构实现向内需主导型转变的契机。富士通综合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柯隆指出:“首先,要改变资金集中到企业的格局,增加普通民众的收入。”
柯隆说,2008年,显示国民收入有多少分配给劳动者的中国劳动分配率是43%。劳动分配率较低的日本也在60%上下。这是因为,中国政府长期控制工资上涨,一直努力维持向海外出口廉价产品的“世界工厂”地位。
在外需因世界经济萧条而下滑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决定实行刺激消费措施,为消费者以旧换新购买家电、汽车提供补贴等。这是政府小心翼翼采取的措施,企业生产开始因内需而出现了回升。中国政府了解国内民间消费的潜力。
像李云和申唯致的家庭那样,新消费方式将淘汰生产优先的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