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经济体陷入了深度衰退,同时,严重的恐慌情绪使得道琼斯、日经、恒生、上证指数等全球主要股指跌跌不休,市盈率降到几十年以来最低水平。标准普尔的报告指出,2008年全球股市在暴跌中蒸发掉大约17万亿美元市值。2008年全球新兴市场股价下跌54.72%,而成熟市场股价也下跌42.72%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即使是富人更善于理财的神话,也已被现实击得粉碎。
近日,美林和凯捷集团发布的最新《全球财富报告》指出,2008年全球“超高净值个人”定义为至少拥有3000万美元可用于投资的数量缩减近25%,仅余7.8万人。经历了一年的银行危机、政府纾困和股市暴跌之后,这些超级富豪的净财富总额缩水了24%。“高净值个人”不包括房产的财富总额为100万美元以上的境况虽然也很糟糕,但没有那么严重。他们的总资产缩水19.5%,总人数减少了15%。
在这场前所未有的财富洗礼中,投资人的理念得到了完善,高端理财的诉求得到了张扬。而我们更为感兴趣的答案是———2009的理财春天,有多少财富可以重来?
投资价值的重建
《全球财富报告》中的数字深深地刺痛了投资人的心。去年前所未有的经济衰退抹去了两年强劲增长的成果,富人总数和财富总数均回到2005年时的水平,但也迫使他们去思考自己的投资价值是否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事实上,高端理财经常陷入经验主义的怪圈。比如,在金融市场波动剧烈的时候,人们通常会表现出对于风险的厌恶,从而通过一种名为“市场中立”的策略赚钱。所谓“市场中立”战略,就是做多和做空同等数量的股票,利用这些股票估值的细微差别掘金。
一个简单的“市场中立”策略就是把握新兴市场表现胜过发达市场的“肯定优势”。由于新兴市场经济及企业发展动力比发达市场强,新兴市场表现一般远胜于发达市场。过去20年间,若以MSCI新兴市场指数及MSCI环球指数作为对比,会发现新兴市场股份平均有10.4%的增长,而发达市场平均每年只有5.5%的增长。根据“市场中立”策略,投资者可跳出传统的投资策略,对表现较佳的那一项资产做多头或多买,而另一项稍逊的资产作空头或沽空,从而受惠于新兴市场的增长“溢价”,在两者差价中获利。
这项策略曾被认为是绝对的低风险,但这一规则就在2008年却被打破。全球的多数定量运作基金打算通过“市场中立”策略赚钱,但他们发现许多基金进行了相同类型的投资。一旦少数基金经理开始撤出市场,所有这类基金突然之间就会蒙受巨额损失,金融业一些最负盛名的基金,却因此在一周之内就损失了三分之一的资金。
还比如,富人可以通过投资进行大规模国际性资产配置的宏观对冲基金使财富得以保值,但这样的策略效果同样只维持半年时间———上半年国际油价由年初的100美元一线飙升至147美元的历史高点,美股却持续暴跌,做多大宗商品并做空美元和美国银行股无疑是一种极为合理的操作选择。但在7月中旬市场的恐慌状态中,此类交易的多空双方突然掉转了仓位。靠卖空银行股为原油期货投资提供资金的对冲基金陷入了恶性的逼仓中,采用此项策略的基金数周内损失了逾40%的资金。
人们需要考虑对自身投资理念的重建,但观念的重构并不能解“燃眉之急”。对于将资产委托于他人的富人群体而言,第一个闪过他们脑海的念头就是换掉自己的理财机构。
于是,全球富人们对于理财机构的选择也在逐渐的变化中,他们开始逐渐疏远投行,因为他们认为投行是那些花花绿绿的衍生品和老套投资建议的来源。“人们对投行的信任受到侵蚀,特别是现在它们曾投资于自己不理解的产品。”一位业内人士分析道。
在英国,小规模的专业理财机构正在逐渐变热,它们的宗旨是“针对高净值客户的建议应具有独立性,不要计划逼迫客户进入某种特定的资产类别”。收费的高低取决于资产的规模、安排的复杂程度及所需的服务水平,例如客户希望多长时间与理财顾问会面一次。更为投资者们看重的是“它们完全没有内部产品,所以不存在利益冲突,理财建议能完全遵从客户需求。”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