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社会 >> 正文

日本社会转向“下流化”

作者:未知  来源:腾讯网   更新:2009-8-26 19:03:00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三浦展

40%的人群将沦为下流阶层?

现今,日本的贫富分化正在拉大,有人预测今后还将更加扩大。

根据厚生劳动省的“收入再分配调查”,收入的基尼系数(测量社会财富不平等程度的指标,如财富分配平等基尼系数趋近于0,财富分配不平等则趋近于1)从1999年的0.433上升至2002年的0.498。而一个国家的基尼系数达到0.5以上,即意味着国民总收入的四分之三集中在四分之一的高收入人群身上,现在的日本可以说基本上已经处于这样的状态。经过社会保障体系再分配之后的基尼系数日本为0.322,美国为0.368,英国为0.345,法国为0.288,瑞典和德国均为0.252。同以上几个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日本的贫富差距更加接近美国和英国的水平。

此外,从经济学上来分析,近年来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据说主要在于因为高龄者日益增多,而引入成果主义(成果主义是日本的一种人事工资制度,就是根据工作的业绩支付工资。这种工资体系是由机能、人才、重视、资格制度、评价制度、培训制度、工资制度等要素构成。——译者注)对30~50岁年龄段人群的影响尚未得到确认(参照大竹文雄著《日本的不平等》)。与高龄者的收入差距相比较,成果主义所导致的收入差距往往只限于大都市圈民营企业中的白领阶层,因此从整体来看其影响并不显著。

但事实是,对大都市圈民营企业的白领阶层来说,成果主义所导致的收入差距已经开始拉大了,并且毫无疑问今后还将继续扩大。

进行式中的年轻人群“下流化”

阶层分化问题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东京大学研究生院副教授佐藤俊树曾将男性在职者的收入划分为4个梯级,将其阶层意识划分为“上”、“中上”、“中”、“中下”、“下”5个梯级,分别调查其对于自己的阶层归属感。1975年各个阶层在阶层意识上无甚差别,50%以上的被调查者都回答“中下”,但到了1995年却发生了戏剧性变化,收入最高、占全体20%的人群中有50%回答自己属于“中上”(参见佐藤俊树著《00年的社会差别》)。

由此,笔者以为完全可以做这样的假定,即今后全体日本人中的10%~20%,即使取中间值也有15%的人群,会认为自己不再属于中流,而属于中上流阶层。

为了验证这一假定,让我们来看一看内阁府的“国民生活意识调查”。可以看出,近年来国民的中流意识的确发生了变化。关于阶层意识的访问题目是:“你的生活水平与社会上一般人相比处于什么水平?”对这一问题,回答“中”的人数比例1996年是57.4%,而2004年则减少至52.8%;反之,回答“中下”的人数比例则从1996年的23.0%增加至2004年的27.1%,回答“下”的人数也从5.2%微增至6.5%,“中”与“中下”两者合计从28.2%增加至33.6%。

无疑,“中下”和“下”的人数现今仍然在增加。上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泡沫经济”的时候,也曾出现过“中下”及“下”的人群显著增加的现象,不过当时“中”的人数却没有较多增加,“中上”的人数也几乎没有变化。例如1987年回答“中”的人数为52.5%,与此相对回答“中下”的人数增至30.0%,同时回答“下”的人数为7.1%,后两者相加合计有37.1%,比2004年的比例还要高,但当时回答“中上”的人数却只有6.9%。1987年至1996年期间,“中”由52.5%增加至57.4%,“中上”也由6.9%增加至10.8%,相反的“中下”则由30.0%减少至23.0%。换句话说,这十年间全体国民都具有较为强烈的上升意识。

到了1996年以后情况却发生了变化,“中”的人数减少,“中下”及“下”的人数增多,同时“中上”的人数大体保持在10%左右不变。这是自战后以来首次出现的倾向,它说明并非是全体国民普遍具有下降意识,而应该认为,它说明了只有“中上”以上的人群仍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这也从国民意识的角度印证了阶层差别的逐步扩大。


 

新闻录入:贯通编辑B    责任编辑:贯通编辑B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注册高达赢取大奖!

    09年2月《贯通日本语》杂志

    松岛菜菜子裙装造型 “美到令人

    荣仓奈奈被曝怀孕 预计今年初夏

    日媒:美国任用哈格蒂担任驻日

    日本选出最想成为首相的女大学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