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日本对华投资、中日双边贸易、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ODA),并称中日经济关系的三大支柱。2008年,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ODA)已经结束,后ODA时代的中日经济关系意味着双边经济合作的对等性加强,而随着政府间资金合作的结束,日本民间企业对华投资所起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
据相关数据统计,自2006年以来,日本对华(制造业)直接投资一直处于下降和徘徊状态。2006年同比下降29.6%,2007年又下降22.0%,2008年恢复到1.7%的微弱正增长,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冲击,2009年1-6月又同比下降6.1%。但与此同时,日本对印度投资已超过对华投资。据日本财务省统计,2008年日对华(全产业)投资为6793亿日元,同比下降3.2%,而对印投资为8090亿日元,增长4.2倍,对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投资也有所扩大
11月24日,在中日企业家高峰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经济研究室主任、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秘书长张季风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日本对华投资近年来出现低潮,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状况愈加严峻,值得中日两国政府和企业家特别是青年企业家高度关注
长期以来,日本对华投资与中日双边贸易和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ODA)并称为中日经济关系的三大支柱。日本对华投资不仅在两国经贸合作的链条上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而且也成为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重要内涵。在不断扩大的日本对华投资的带动下,两国经贸关系业已形成互惠互补、互利共赢的良好合作局面。目前,在华的两万多家日资企业采取与中资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合作经营或设立独资企业等各种形式在中国进行经营,已经完全融入中国经济。随着日本对华ODA的结束,日本民间企业对华投资所起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日本对华投资近年来出现低潮,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状况愈加严峻,值得中日两国政府和企业家特别是青年企业家的高度关注。目前,中国国内、日本国内形势以及世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为日本对华投资带来新的机遇,中日经贸合作将在新的起点走得更好。
日本对华投资的发展轨迹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始于1979年。1979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企业经营法》获全国人大通过,中国的开放进程加快。1980年2月,第一家中日合资企业“福州外贸中心合资旅馆”获批准成立,标志着二战结束35年后日本企业重返中国投资。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经历了3次高峰期,现处于回落期。截至2009年10月底,日本对华投资实际到位金额689.9亿美元。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第一个高潮是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对经济特区的投资;第二个高潮出现于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投资波及整个沿海一带;第三个高潮出现在2000年以后,其背景是中国加入WTO、申奥成功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第一次高潮投资规模很小,第二次高潮投资规模增大,速度加快。前两次投资高潮期间,在经营方式上基本处于以中日合资企业为主的“合资时代”。在投资类型上,日本企业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等资源,开始在中国各地建立以生产企业为主的出口加工型基地。
第三次高峰的投资规模进一步增大,2005年实际到位金额到历史最高水平的65.3亿美元。这一期间,不仅是投资额剧增,而且更重要的是经营方式和投资类型上发生重大变化。从经营方式上看,从“合资时代”转变为以设立日本独资企业为主导并且开始建立投资公司(地区性统括公司)的“企业集团经营时代”。从投资类型上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日本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开始向生产以外的研究开发、国内销售、售后服务等全方位方向发展,即“市场获得型投资”。
中日在生产领域分工合作进展也非常迅速,这种进展不仅体现于数量上的变化,也体现于质量上的变化。80年代以加工贸易为主,90年代开始向电器、电子和机械行业发展,进入新世纪(43.57,-1.93,-4.24%)以来又扩展到信息通信产业和汽车产业。统计显示,在华日资企业大部分都获得了丰厚的投资回报,有力地支持了日本经济的复苏和增长,也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互利双赢是日本对华投资的基础,30多年来的日本的对华投资对中方的积极影响可以归纳为:缓解了资金不足;促进了技术水平提升;促进培养了经营管理人才和创造就业机会;促进了中国外贸增长。对日方的积极影响可归纳为:保持并提升了日本企业国际产业竞争力;对华投资使日本企业获得丰厚利润;促进了日本对华贸易增长。
2006年以来日本对华投资低迷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日本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外资来源地,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在中日经济关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在2006年,也正是中日关系走出冰河期之时,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却出现了明显下降,项目数为2590项,同比减少20.8%,金额为45.98亿美元,与上年同比下降29.6%。一般来说,上一年出现大的下降之后,第二年应当出现反弹,但遗憾的是这种结果并未出现。2007年日本对华投资项目数为1974个,同比下降23.8%;实际到位金额35.9亿美元,同比下降22.0%。2008年为1.7%的微弱正增长,2009年1-10月日本对华投资总额到36.1亿美元,同比增长15%,出现了恢复的好势头。
需要注意的是,2006-2007年这两年日本对华投资的锐减是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分别增长15.9%和27.1%、我国引进外资增长率分别增长4.5%和13.6%的情况下出现的。也就是说,日本向其他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大幅度增加,而向中国投资大幅度减少;中国从国外引资在增加,而从日本引资大幅度减少。由于中日贸易中产业内贸易,特别是中间产品占很大比重,如果制造业投资持续下降,很有可能会引起双方贸易额的下降。下面分析一下近几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低迷的原因。
1.连续3年高增长后的调整与周期性低潮
自2001年以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一直呈高速增长趋势,2003-2005年3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6.1%,2005年更高达20%,长期的高速增长后必然要出现一定的调整。此种现象以前也曾出现过,例如,2001年的增长高达49.1%,第二年则转为3.6%的低增长。
另外,这次日本对华投资锐减也可能与投资周期影响有关。前面提到,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形成了三个高潮,从峰值来看,基本是时隔10年出现一次,现已出现4年的低潮期。
2.投资结构不平衡,近年对运输机械行业集中大项目投资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行业主要集中于电器设备和运输机械领域,这两个行业占50%以上。特别是近年来日本对我国运输机械行业投资的增长更快,从2002年的200多亿日元激增到2004年的1800多亿日元。2005年日本在运输机械及相关产业的对华投资占整个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30%以上,而2006年该行业新项目投资明显减少,直接导致了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大幅度下降。
2004年12月以后,中国开始允许外资设立独资100%的批发、零售业企业。以此为契机,2005年日本许多综合商社在华集中设立多家独资的商业企业,而相比之下2006年设立的较少,这也是导致2006-2007年投资锐减的原因之一。
3.中国国内投资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实力的增强,现在我国外汇短缺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在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大格局下,外资的利用也从“增加数量”向“提高质量”方向转换。国务院于2005年12月公布实施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把行业的项目分为奖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其中规定:对奖励类采取优惠政策;对淘汰类(包括外资在内)则坚决禁止投资,并限期淘汰。
也就是说,对外资的引进也开始进行挑选。
此外,中国投资环境也出现一些影响引资扩大的因素,主要有:沿海地区电力和用水短缺,外资集中地区地价上涨;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实施新的《劳动合同法》;实行“两税合一”政策;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等等。
上述情况的变化导致外资企业的成本上升,投资预期减弱。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吸收外资总体出现一个暂缓阶段,处于高位徘徊状态。2005年为0.5%的负增长,2006年也仅为4.5%的正增长。因此,不仅日本投资下降,而且美国和中国台湾连续5年、韩国连续3年对华投资减少。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锐减与这种大环境变化不无关系。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