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角色换位,如何影响地缘格局?
刘军红
以美元计价,2010年中国GDP也将非常有可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对于中、日、东北亚关系,对于中、美、日三角关系,对于东亚,对于全球格局,中日经济地位的角色互换会带来什么影响?
日本的两方观点
对于中日经济的角色换位,日本舆论认为,这恐将导致地区乃至世界地缘政治关系巨变,并因此主张调整中、美、日关系,积极应对中国崛起的时代。
事实上,在2009年6月,日本经产省发表《通商白皮书》就曾预测,2009年度内中国GDP超过日本的可能性很大,当时便引起日本国内舆论一片哗然。
对此,日本政学等各界也曾展开议论,总体上存在两派意见。
一方认为,中国崛起增速过快,而且在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军事力量同步扩张,从经济和安全两方面对日本构成现实的威胁。另一方则认为,仅仅从GDP角度看中日经济关系,中国GDP赶超日本不是新鲜事。从世界银行用购买力平价衡量的经济关系上看,中国早就超过了日本,按美元计价超过日本就是时间问题,这里还有很大程度的人民币升值因素。而GDP赶超日本,并不意味着人均GDP赶超日本,而且从总体实力上看,如果包含海外资产或者从GNP的角度考虑,中国还不是日本的“对手”。目前日本人均GDP约为3万美元。日本目前拥有海外资产180万亿日元,约折合2万亿美元。而中国的对外投资刚刚起步,另外,考虑到中国有大量的外商投资,GNP数据比GDP还要小。
不同的判断导致不同的政策取向。前一方观点主张,日本应该立足日美同盟,加快挺进东亚步伐,确保地区秩序主导权,以应对中国快速崛起。
而后一方认为,在国际经济影响力上,即便GDP规模超过日本,影响力也不会有日本强。但是即便是这一方的观点也认为,中日经济角色的互换,对东亚地区影响力和地区格局的变化会带来影响,东亚地区力学关系会发现很大的变化。
中美日三角换位
实际上,第一方观点,已经成为日本政学界的主流,并在引导日本政策的改变。
在日本舆论看来,中日角色的互换,会引发日美关系、中美关系的位置互换,日本担心,在美国的外交定义中,中国的意义会超过日本。
在外交政策上,这即是日本鸠山内阁“脱美入亚”政策的最根本出发点。但考虑到第二方的观点,日本在政策上依然以“日美同盟”为最重要的外交关系。
在目前日本的贸易结构中,日中贸易额占比接近半数,而日美贸易额占比下降到13%左右。但有日本学者指出,这其中,日中贸易份额里,有相当部分是美国产业转移到中国,本来是日美贸易,但表现为日中贸易;中美贸易里面,也有日本经过中国对美国的转口,因此三方贸易关系并没有表面数据衡量的那么严重。
这样,日美关系依然重要,在日本对中国、对东亚的关系重要性上依然不能偏颇,要平衡。
可以说,日本这种现实主义的分析,深深影响着日本的外交政策。
中日东盟角色调整?
在“东亚一体化”的概念中,东盟处于一个核心角色。中国和日本都试图更多地影响东盟地区,并推动整个东亚地区的整合。问题在于,随着中国GDP超过日本,中日两国在东盟整合的问题上,会不会出现角色调整?
在上世纪70~90年代,日本主导的东亚“雁行模式”,曾经很好地引领了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但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直接影响了日本对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参与。
但在当下,中国经济正在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从中国与东亚各经济体的贸易关系看,中国与日本、中国与韩国、中国与东盟、中国与澳大利亚等经济体都是贸易逆差关系,即直接拉动区域各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比如韩国,对中国今年大约3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实现了倍增,这对韩国经济复苏的意义是很大的。
但在东盟问题上,目前很难说某一方能够主导,全球主要力量极都在积极寻求与东盟的合作,既包括中、日、韩、美国,也包括澳大利亚、印度,甚至是欧盟、加拿大。
到目前为止,以东盟为基点,已经放射出五个自由贸易轴——中、日、澳、韩、印,即便从经济角度看,也很难说中日就能居主导地位。尤其是,如果东盟和美国、欧盟的自由贸易谈判确立,未来单个国家对东盟地区主导的情况可能更弱一些。
在中国、日本和东盟的合作比较上,中国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经启动,但主要是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这主要是在贸易的便利性、降低成本等方面,从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上中国占有一定的优势。
但日本和东盟的合作则更为广泛,并且涉及到设计、规则的层面。包括人员流动、金融市场对接、交易规则和标准、技术标准、人才培养标准、会计制度标准等等,比如日本和新加坡签订的协议里,就规定以日元进行双边结算。这种规则上的东西,中国还没有。
怎样影响全球地缘关系?
实际上,中国经济对东亚区域经济的拉动力,本身就具有全球意义。当前全球三大经济板块——北美、欧洲、东亚,东亚板块最具有活力和增长潜力,中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即是对全球经济的直接贡献。
东亚经济体对中国经济的依赖性增强,显示了中国经济的地区影响力,也就具有了全球性意义。中国GDP超过日本,在名义上表征了这种格局性变化。
从全球治理的角度看,G20取代G7,显示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参与国际未来秩序的发展方向。而在全球气候、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等问题上,中国的角色都在放大。
在美国——当今全球最强大的国家,中国与日本的角色互换似乎正在开始。
二战以来,美日“G2”一直是美国东亚外交的基石,日本也发挥着“欧洲英国”的角色。
但若GDP位置变化,以中美双边关系的升级为代表,美国和中国两个经济体正在直接对接。虽然美国提出的中美“G2”被中国否定,但这客观显示出美国东亚外交的思路变化。
中美两大经济体的直接对接,更大程度上是中美、东方和西方两大文明板块的直接对接。这本身即是对全球地缘格局最深刻的影响。(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