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中有偶然,偶然中有必然。与前几届不同的是,南非世界杯在高原上进行(9个比赛城市中,5个属于高原城市),韩日两队在赛前准备期中,对于高原的准备要明显强于欧美诸队,这确保了球员的体能。在总结韩日成功经验时,这一点往往被忽略。
今年1月份,韩国队专门来南非集训两周,提前适应。不过,热身战绩很不理想,2比4输给赞比亚,0比0战平南非联赛一支下游球队。不是实力问题,而是根本无法适应高原,“队员们无法保持身体平衡,普遍抱怨腿发不上力,很可能就是高原所致。”主教练许丁茂回忆道。韩国队比赛都在约堡进行,海拔1750米。正是有了这番亲身经历之后,韩国队才更重视高原训练。韩国足协专门在距离首尔以北40公里的坡州基地建立一个“低氧室”,并出资15万美元,专门从荷兰引进一套低氧设备。
按照韩国队员的说法,“低氧室”就像空调间一样,可以达到身处2500-5000米高原的效果。每天训练结束之后,队员就必须在“低氧室”呆上一个小时,以适应高原。在坡州基地集训两周之后,韩国队又奔赴奥地利因斯布鲁克,该地区海拔在2000米以上。
因为有了前期的精心准备,韩国队到南非后,体能状态非常出色。第一战击败希腊,就是靠着积极跑动拖垮对手,比对方多跑3200多米,次战比阿根廷多跑5900多米,末仗尼日利亚多跑了8200多米。这确保了韩国队能第一次在本土以外闯入16强。
对比韩国,日本“功课”更足。去年6月从亚洲区出线后,日本足协专门派人前往南非考察,日本队还赶往南非跟东道主热身,以亲身感受赛地情况。为应对高原,日本足协专门聘请三重大教育学部杉田正明准教授,负责“高原应对专家小组”,该小组成员包括日本国立体育科学学院“高原低氧应对研究项目”研究员铃木康弘等四人。从5月中旬集中开始,这个专家组就一直跟随日本队,指导日常训练。日本足协还斥巨资,从国外进口30个氧气面罩,每名队员从集训开始一直到世界杯结束,人手一个,每天必须戴一个小时,以提高低氧情况下的体能状况。5月底,日本队还奔赴瑞士一个海拔为1800米的地方训练。
小组出线之后,日本球员最先感谢的,不是合理有效的战术打法,而是赛前专家小组所制定的一整套高原训练计划。在跑动距离方面,日本队比喀麦隆多7000米,比荷兰多4400米,比丹麦多5400米。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是:本届世界杯上,同样是四场比赛,日本队比韩国多跑了37公里;即便除去1/8决赛30分钟加时赛,日本队员的跑到距离也要远远超过韩国队。这恰恰得益于日本队赛前应对高原的科学训练计划。
相比韩日,澳大利亚和朝鲜赛前都没有专门的高原备战。韩日两强取得佳绩,绝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