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日元的快速贬值是日本新任政府迫于经济和政治双重压力而采取的激进做法。
长期来看,安倍内阁的政策恐怕只会又是一场“折腾”,仅会有些眼前的效果,而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
周尧 侯丽萍 李晶
日元近期大幅度贬值受到国际市场的关注。日本贬值不能孤立视之,需要多方面综合观察。安倍推动日元贬值原因何在?
日元贬值最直接的推动力来自于安倍内阁对宽松货币政策的极力推动,但这一事件应当在以下三方面背景中考量:
第一,美国经济稳步复苏和欧债危机显著缓和是日元能够迅速贬值的必要条件。首先,美国经济目前态势良好,失业率逐渐下降,最拖累经济复苏的房地产市场也逐渐步入正常区间。良好的经济态势带动美元资产收益率上升,美债对日债的收益率优势明显扩大,民间资金近期大量流出日本。其次,从去年开始,在欧洲央行的全力保障下,欧洲市场上的不安情绪稳步下落,国际资金的避险需求也显著下降。最后,短期内日元贬值对发达经济体的危害并不明显。对美国来说,欧元的升值抵消了日元的贬值,有效汇率近期变动并不大。欧洲实际有效汇率近期也没有明显上升。这也是G20峰会上日本没有成为众矢之的的重要原因。
第二,日本国内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是政府寻求外部经济推动力的根本原因。2011年大地震雪上加霜,日元汇率成了拉动经济最直接的抓手。日本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一直遭受低增长和通货紧缩的困扰。近年来,日本人口的老龄化和低利率使得其消费能力平平。而长期的宽松货币政策使得日本企业可以持续获得廉价资金,竞争力受到根本损害。政策上,日本改革始终难以触及制度层面的诸多“禁区”。这些因素使得日本国内增长难有起色。相比之下,出口一直是日本重要的经济增长动力。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至金融危机前,日本出口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国内的不景气。但是,金融危机后,全球需求大幅下降。加之日元持续升值,日本出口遭受重创。出口占GDP比重一度从将近20%下降到10%左右。
2011年,日本30年来首次成为贸易逆差国。这与大地震有直接关系。地震发生在日本电子、机械等行业较为密集的福冈地区,对全球供应链都产生了明显影响,推动电子产品、汽车零配件等重要消费品价格在世界范围内上涨。G7集团在震后立刻联合行动,采取多边手段打压日元。即便如此,效果依然不佳。至今,日本仍没有完全恢复。这种“凄凉”境况有利于获得国际同情,也增添了国内持续进行政策刺激的必要性。地震既然对外贸影响严重,日本政府打压日元就势所必然。
第三,政坛压力和打压难度迫使安倍内阁大幅增加政策刺激力度。尽管日本有意打压日元,但在国际形势下,日本国内政策经常力度不足。今年7月,日本参议院将进行选举。安倍所领导的自民党目前只控制了众议院,如果届时无法拿下参议院,那么,其政策将受到极大牵制,形成美国“府院相争”的局面。这一形势迫使安倍必须尽快拿出政绩来赢得民众支持。另外,尽管日本政府一直希望打压日元,但此前历次干预的效果都不好。安倍晋三在竞选时期就开始极力鼓吹宽松的货币政策,竞选成功后又不遗余力地来保障货币政策的力度。日本央行迫于政府压力,从去年10月开始,资产购买节奏就显著加快。同时,为了更好地贯彻安倍的政策思路,央行更换了领导层。在这样的力度下,日元才开始了迅速贬值。总结起来,日元贬值是在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形势转好的背景下,日本为尽快提振国内经济而采取的强力措施。近期日元的快速贬值是日本新任政府迫于经济和政治双重压力而采取的激进做法。
日元贬值对日本外贸影响有多大?
日元本身的贬值有望支撑日本贸易,但仅靠汇率拉动贸易有些“独木难支”。参考近年来日元汇率和国际贸易余额之间的关系,日元可能至少需要贬值到95~100,才能使得日本脱离逆差的处境。目前日元汇率在此区间内,所以应该会有较为明显的支撑效果。此外,贸易余额下滑态势大概在贬值6个月后开始企稳,而至少要到1年以后才有明显反弹。据此推算,此次安倍政府打压日元的政策,至少需要将日元从去年10月78左右的水平贬值20%到95以上,而且要从今年二季度才会开始逐渐显现作用。
如果安倍希望在7月参议院大选之前拿出更明显的结果,就至少要保持当前的政策力度,甚至还需再进一步。同时,日本国际收支的改善还需要其他条件的配合。出口方面,日本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如电机、电子产品、汽车、精密仪器等,依赖于外部需求的整体复苏。所以美欧经济的企稳节奏、中日政治关系的状态等,都将威胁到日本出口的改善速度。
进口方面,国内相关政策进行调整才能化解对贸易余额的不利影响,但刚性需求使得调整空间有限,因此日元进一步走弱的空间不大。2011年3月,地震引发福岛核电站泄漏,最终使得日本关停了国内大部分核电设施。这一举措产生的能源缺口只能通过进口燃料来支持火力发电弥补。一直以来,矿物燃料都是日本最大宗的进口商品,几乎等于电机、食品、制成品和机械等其他大类进口商品的总和。如果能源政策不进行相关调整,那么对于进口能源的需求就会极为刚性,导致进口额增速超过进口量增速。这一现象实际已经出现:去年10月至今,日本进口原油单价上升了7.7%,而同期国际原油期货是震荡下行的走势。此外,农产品价格也明显上升。日本的小麦90%依赖进口。2月27日,日本农林水产省宣布从4月起上调进口小麦转售价格,幅度达到9.7%。与此同时,美国期货市场上小麦期货仍在延续下行走势,日元贬值构成调价的主要因素。食品、能源等消费品价格上涨,将侵蚀消费者本就疲弱的消费力。这是安倍政府推动日元继续贬值时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如果长期来看,安倍内阁的政策恐怕只会又是一场“折腾”——仅有些眼前的效果,而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历史已经证明,日本货币政策向来是“量大剂猛”,但往往“大而不当”。日本于1999年2月到2000年4月间实行“零利率政策”,从2001年3月开始实行“量化宽松”政策,都远远领先于美、英等国。然而,经济增长并没有因此得到长期支撑。事实上,如果再往前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日本甚至由于货币政策的重大失误直接引致泡沫经济,葬送了高速增长的时代。4月新央行领导层上台,所采取的措施即便剂量大、范围广,但基本框架仍难以脱出这20年来的种种做法,同时难以解决日本经济中的深层结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日本中长期内货币政策的效果有限。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