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农民这样走过进城路
“政府将帮助农村居民在城市定居”是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的一个重要的、促进城市化和社会发展的信号。“农民进城以后,给农民市民待遇”“让进城务工人员享受相关住房公积金、降低农民工落户门槛,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等成为百姓、专家学者和外媒热议的话题。在中国周边,日本、韩国曾走过相似的阶段,尽管时代背景和国情不同,但日韩农民如何融入城市、变城市居民的举措仍有中国可借鉴之处。《环球时报》记者对此做了深入的调查和采访。
东京等大都市圈的小公寓让日本人生活逐渐西化
从东京最高级的办公区——大手町乘地铁40分钟,便可以到达一个叫高岛平的地方。如果是从北京或上海来的人,到了这里会有一种到了北京昌平或上海嘉定的感觉。但与昌平或嘉定不同的是,在高岛平的一些居民“团地”(小区),通常只能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有年迈者推着助行车出来活动。今年67岁的田中健夫,很多年前搬离了高岛平的“团地”,他觉得“全是老人,让人很不舒服”。45年前,田中大学毕业后,兴致勃勃地来东京工作,之后是租房结婚,那时交通远不如现在这么方便,从高岛平到东京城里,乘坐一个多小时的车,但能在东京找到工作,找到住房就算是很不错了。特别是东京都政府为从农村、小城市来的人准备了大量的政府经营的“团地”,解决了住房问题,让他们在东京扎下了根。高岛平最多时有30多万人口居住,而像高岛平这样的地方,东京周边还有很多。
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陈言听日本庆应大学名誉教授井村喜代子讲过一段往事,井村说:“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东京、名古屋、大阪、福冈等地渐渐成为重工业发展区,需要大量工人。每到3月学生毕业的季节,刚毕业的年轻人包下一整列火车,从地方上的小城市、从农村来到东京。”据井村教授介绍,“2000年以前,缺少劳动力一直是日本经济的最大问题”,日本在战后几乎没有接受过移民,劳动力完全靠本国国内解决,让农民进城当工人,是政府采取的主要方法。
日本经济学家小峰隆夫在《最新日本经济入门》一书中写道,日本经济自上世纪60年代出现高速增长,离不开农村人口向都市的大量移动。东京圈、名古屋圈和大阪圈是日本三大都市圈,据日本官方统计,从1957年到1970年,因工业发展需要劳动力,吸引了大批农村剩余人口进城,三大都市圈新增加定居人口820万。
今年69岁的铃木原本是秋田县的农民,退休前在一家汽车制造公司工作。铃木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自己上世纪60年代初来东京时,租住的房子很小,但日本经济的发展让他确实感到生活逐渐变好,渐渐从租房到买房,从农村来的青年成为公司技术高管。一本名为《目视我们的生活》的书记录了铃木那一代进城农民的生活,书中描述,1955年到1964年之间,东京有14%左右的居民面临住房难问题,特别是有35%的人居住面积不满5平米。为解决住宅不足问题,日本政府设立住宅金融公库,为个人或公司建造住房提供低息贷款,并设立日本住宅公团,在大都市近郊建造了大量公寓住宅。公寓虽小,但厨房、客厅、卫生间都有,让入住的日本人生活开始西化。《环球时报》记者去过东京近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的住宅公寓,因为房租低廉,这些公寓成为很多留日学生初来乍到时的选择。据了解,多摩到东京需乘电车一个多小时,但那里一套面积约54平米的住宅,月租金最便宜时只需要6.28万日元(约3500元人民币)。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