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三:中国的青训,哪家强?
应虹霞:
国内青训搞得比较好的,一个是鲁能,第二个是绿城,第三个是恒大的万人足校。
鲁能体系形成了三步走的战略体系,先从国内校园足校选材,进入鲁能足校,再输送到巴西的鲁能足校集训基地。在巴西的孩子,成长到18,19岁再送到葡萄牙,这样就希望球员能够有机会进入欧洲顶级联赛,这个渠道相对比较成熟了。在国内俱乐部中,目前有一批人才成长了。
绿城模式也是比较成功的,绿城坚持走日本式的青训模式,从小野刚的时代一直持续到现在,哪怕主教练改成韩国教练,总监依然聘请日本U14的教练。在这次国奥征战多哈,有超过一半以上的球员都是来自绿城,从U23征战多哈的这支国奥队来看绿城青训的成才是可以褒奖的。
恒大足校引进的皇马教练,是不是真正执教过目前是个未知数,我没有进行过采访。网上对于恒大的批评比较多,对球员养成应该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不是能够速成的,也不是说能圈养的,量产的,这种思维不是很合适,我本人不太看好这种模式。
问题四:中国青训,出路在何方?
应虹霞:
职业俱乐部搞青训在中国是自主自发的行为,这种行为如得不到褒奖,得不到物质和精神奖励,这既无法进行经验的整理,而且纯粹靠俱乐部自生自灭的探索,不稳定因素太大。我觉得中国足协应该发挥总舵作用,不能有自主意识的自觉听话的俱乐部发展自己的青训,而其它俱乐部就可以忽视青训,靠金钱暴力掠夺来加强自己的队伍,这也是造成今年冬季中超本土球员转会费以及年薪急剧暴涨的因素,如果抛弃青训,球员没有达到标准,却可以拿到世界顶级的年薪标准,本身就是一个笑话。
另外,国内青训概况是大多数俱乐部是忽视的,只有这三家比较突出。与此同时,提下中国的校园足球。这个概念2012年轰轰烈烈提出有三四年了,去年一系列的文件下来被提上日程,上了一大步,但缺点还是显而易见。比如缺师资,缺场地,缺全国统一的教材,这三缺还是很突出。据我所知,在足球发达国家,德国日本,都是统一编制的顶尖的,与世界足球一线技术同步的教材的撰写,并且分发到整个足球体系,包括俱乐部青训体系和校园足球的边边角角。但是在中国,没有。这会造成怎样的结果,我推测一下,大家看起来都在踢球,但是朝着不是一个方向,最后会形成一个怎样的合力呢,这个大家想一想就可以知道了。
问题五:我们如何借鉴德国和韩国的青训?
应虹霞:
德国足球2014世界杯能夺冠,是因为德国足球不缺青少年足球的群众基础,德国缺的是各个州的青训中心,以前没有抓,于是他们丢掉1998年的欧洲杯和2000年的奥运会,现在重视了以后,主抓了金字塔的上层部分,底层部分它是有先天条件的。
韩国足球青训特色是在大学,这有点类似美国职业足球的模式,不管哪种模式,至少抓住一点,像日本模式一样融会贯通起来两条腿走路,既然有那么多模式可以学习,为什么我们要单条腿走路呢。
问题六:此次东盟杯的前景如何?
应虹霞:
近些年西亚足球青训抓的日新月异。克罗地亚无论世界杯还是欧洲杯都是最为惊艳的一支球队,它的足球底蕴非常深厚,绝对不可小觑,因此坦率地讲,我并不看好咱们这支U19足球队的前景。
专家简介 应虹霞,《体坛周报》记者,浙江宁波人。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军外1988级理科状元,1992年全国第三届大学生日语演讲比赛优胜奖暨首届“牧博奖学金”特等奖获得者。2003年进入体坛传媒集团。从20世纪90年代起关注日本足球,自2004年亚洲杯足球赛开始,多次采访并参与报道亚洲级足球赛事、世界杯及奥运会。曾专访日本足协主席川渊三郎、日本国家队主教练济科、日本著名球星本田圭佑及日本奥委会高层,并多次登上日本报纸、杂志及电视台。对日本足球及日本文化有深入研究,被日本媒体誉为“日本足球通”、“精通日本足球的中国记者第一人”。
上一页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