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夏普周四召开临时董事会,做出了接受鸿海的重建方案的决定。夏普将接受包括直接出资在内的7000亿日元(59亿美元)的援助,进入鸿海旗下。这是外资企业第一次收购日本的大型机电企业。一场耗时数月的收购战画上了句号,鸿海收购夏普后将在世界扩大多元化业务。
夏普2014财年(截至2015年3月)出现2200亿日元以上合并亏损。本来液晶业务如果不能通过大规模投资来加强技术和生产体制,就难以保持竞争力。最近1年未能按计划推进投资,强烈担心被中国大陆液晶面板企业追上。在夏普旗下液晶业务负责人中,有声音表示“鸿海能够帮助我们投资”。
鸿海董事长郭台铭表示除太阳能电池外,夏普其他主力业务都将继续。对于夏普现有员工的雇用,郭台铭曾表示过全面维持的想法,但最新表示40岁以下不会被裁员。在主要业务、员工裁员、鸿海和夏普采取怎样的经营体制等,将成为今后的焦点。
夏普成立已有百年,是日本企业界的中坚力量。这场收购战引发了一场动感情的辩论,主题是这家陷入困境的公司的命运到底是应由全球竞争力量支配,还是应交到一个奉行保护主义的政府的手中?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两名知情人士透露,夏普的13名董事会成员经过数周分歧很大的讨论后,在周四的董事会会议上一致投票赞成接受鸿海总额为6590亿日元(合59亿美元)的报价,鸿海的出价比日本产业革新机构的出价高出一倍以上。
据了解谈判情况的人士透露,这场辩论最终倾向于支持鸿海,夏普的两大债权人瑞穗(Mizuho)和三菱东京日联银行(Bank of Tokyo-Mitsubishi UFJ)选择接受鸿海的报价,该报价还包括承诺买入几家银行持有的2000亿日元夏普优先股。
两家公司2012年3月曾就夏普总公司接受鸿海约10%的出资达成协议,但随后以夏普股价下跌为由,鸿海方面并未履行协议。2月15~17日,夏普高管前往台湾,在与鸿海交涉之际,“磋商就像是要求对方写字据”(相关人士)。“如果收购得以确定,将保证支付1000亿日元”,这一承诺成为夏普接受鸿海方案的主要原因之一。
鸿海董事长郭台铭表示,他的公司将保留夏普品牌,不打算将夏普与其他公司合并。他称:“我们不想毁掉这家公司,会保留100年。与我们合作是明智决定。”
实际上,鸿海董事长郭台铭显示出的想法是在完成收购后,投资其中小型液晶面板工厂,以夏普的显示技术,量产智能手机用有机EL面板,还设想在与夏普共同运营的堺显示器产品公司(SDP)组建电视用有机EL生产线。美国苹果计划在智能手机“iPhone”上采用有机EL面板,鸿海收购夏普希望对抗领先的韩国企业,提升在与苹果谈判时的存在感。
相关人士指出,此次“结果形成了仅关注援助额的讨论,有关今后成长战略的讨论有所欠缺”。鸿海打算专注于液晶业务,但其他主力业务的发展将基本上交给夏普,乘积效应仍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