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日媒:中国的NGO正走向全球
日本《外交学者》3月23日文章,原题: 中国的非政府组织走向全球
过去30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令中国从国际受援国变成援助国。中国的海外援助大多是政府指导、针对国家。但国家行为体并非参与中国国际化的唯一角色。中国的非政府组织(NGO)也已开始“走出去”,在非洲和东南亚等地设立分支。
这种转变不应让人意外,毕竟过去20年里,中国大陆的NGO数量已经大增。如今,在中国登记注册的NGO将近50万个,活跃于教育、扶贫、社区发展、环境和健康等领域。他们多数只关注国内事务,但近年来,有些已开始走出国门寻求机遇。
目前尚无官方统计显示中国在非洲和东南亚NGO的数量,极保守的估计是100多个,但可能只有10至15个是长期运行并在当地设立办事处的。
在海外的中国NGO通常是在中国已有的商业和投资利益范围内运行,因此能够利用中国国有和民营企业搭建好的基础设施,这还能确保降低交易成本,并获得政府默许其在外国的运营。在海外扩展的中国NGO,部分资金来自于中国政府。比如,中国扶贫基金会不久前设立了一个为期3年的项目,在肯尼亚、坦桑尼亚和乌干达建立社区中心,提供急救、医疗和水。
与邻国比起来,走向国际的中国NGO的数量和规模均较小,但日益活跃。比如在环境领域,一家北京的NGO已在斯里兰卡和老挝运行着几个生物能源和环境治理项目,并与非洲和东南亚NGO协作,监测中企在国外产生的环境影响。
西方NGO历来被视为“输出中介”,所教的是一种“西方模式”的政府-社会关系。相比之下,中国的NGO是在一种威权制度环境下诞生、参与社会并演变的。他们所处的国内环境,或许有助于我们理解其在海外的活动。
中国NGO在全球活跃度的增强,已产生一些重要影响。(作者雷扎·哈斯马斯,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