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家电企业转向哪儿?
“日本家电企业的转型,既有主动转型的成分也有被动转型的成分。”刘步尘表示,主动转型分步骤进行,先是主动剥离家电业务。比如松下,2014年彻底退出等离子电视和面板业务,2015年将旗下三洋电机彻底吸收合并,让其退出世界家电舞台;并关闭了在中国的最后一座液晶电视生产工厂,三洋电视中国区业务出售给了四川长虹。
同步开始的是主动寻找一些更加适合自身发展的新业务板块。以索尼为例,2011年收购美国Micronics医疗诊断设备公司,2012年与奥林巴斯密切接触,医疗设备市场无疑将成为索尼的新战场。最新动作是,2015年11月其宣布向亚马逊的Fire TV和谷歌的Chromecast设备提供基于云端的电视串流服务PlayStation Vue使用,并降低订购费用。此前,索尼从未向非索尼产品开放过其网络服务。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贺在华表示,由于云端市场竞争激烈,各大科技公司都在抢占市场份额,索尼向亚马逊和谷歌开放云电视服务,可以利用亚马逊和谷歌在市场中较大的份额进一步扩大用户群,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再比如松下。2015年12月,松下宣布以约15.45亿美元收购美国商用冷藏、冷冻设备百年制造巨头哈斯曼公司(HussmannCorporation)。哈斯曼创立于1906年,是全球最大市占率的冷藏、冷冻设备制造商。
在新能源电池方面松下亦有斩获。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成为热炒全球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特斯拉的电池供应商。
按照松下的发展规划来看,松下希望2018年B2B解决方案事业总营收额目标达到2.5万亿日元,食品流通事业总营业额达3000亿日元,并从家用冰箱消费市场转型大型超市、便利店等商业场所市场,以日本、中国和亚洲为中心展开业务。届时,松下将摆脱家电企业形象。
转型颇具成效的是三菱电机、日立、NEC、富士通等日本家电企业。比如,日立在2012年主动结束了有着56年历史的电视制造业务以及液晶面板和硬盘业务,大力发展健康、还有智能物流等新业务,很快恢复元气,当年的市值相当于夏普、索尼和松下三家公司的总和,成为日本家电企业转型的典范。
张玉来表示,索尼和松下凭借手里的“绝活”复苏也不是问题。他们均进一步向附加值更高的产业链上游转移。例外的是,夏普、先锋和三洋属转型失败者,三洋甚至连品牌都没能留住。
中国公司的机会在哪儿?
不管是转型还是被动退出,日本家电退出后,全球家电市场将由谁来主宰?
刘步尘表示,50年前家电是美国主导,后来日本逐步取代了美国,再后来韩国和中国快速发展,又逐步替代了日本。“将来韩国和中国会不会也被其他国家替代?不是没有可能!”
前提是,中国家电企业必须从中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转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取代日本成为全球新的家电主导者的是韩国。因为,三星、LG的市场定位与日本家电品牌更为接近,而中国的家电品牌整体而言还不在一个档次上。
不过,在过去几年,国内部分消费电子企业的创新方向正在“从产品创新”向“技术创新”演变,这意味着他们在加大基础研究和基础科学、基础工程技术研究。具体到家电厂商,海信的电视芯片、TCL的面板技术等都值得业界期待。
以海信为例,作为国内第一大彩电制造企业,消费者对于它的品牌印象还停留在彩电冰箱洗衣机,殊不知它在交通、通信、广电等业务上也有布局。如今,海信开始向曾经的世界家电巨头GE学习,向医疗电子方向转型。
业内人士分析,海信进军医疗电子,实欲复制其在智能交通、光通讯等B2B业务的成功模式,与西门子、松下、GE等全球商业巨头殊途同归。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