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计划一再推迟,这次确定了的收购方案应该不会再出幺蛾子了吧。昨天下午,鸿海副总经理戴正吴宣布,鸿海集团将透过鸿海、鸿准及控股公司,以约3888亿日元(约35亿美元)收购夏普66%股权,为“鸿夏恋拍板定案”。
与此前夏普2月25日公布的收购价相比,每股股价从118日元下调至了88日元,投资总额下调了1000亿日元。
四年间的分分与合合
上个月,就在夏普董事会一致决定接受鸿海集团的收购方案时,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鸿海集团突然对外界表示“还要再缓缓”,原因是就在之前一天,夏普又爆出一系列债务,让鸿海觉得“有些不值”。于是这一收购案又被搁浅。直到一个月后的昨天,双方以压价千亿日元的新方案确认合作。
鸿海集团是台湾的大型企业集团,旗下的富士康是全球高端电子产品代工企业。而作为曾是“日本制造”象征的夏普由于遭遇巨额亏损不得不考虑出让股权缓解资金压力。交易双方在长达四年的磨合中,可谓波折不断、分分合合。
2012年3月,鸿海首次与夏普达成了初步合作协议,计划以每股550日元,合计约670亿日元的价格入股夏普9.9%的股权。但这次合作不仅没有使双方走得更近反而留下了间隙。在当时双方签署协议之后一年,鸿海集团并未如约向夏普注资,从而导致双方纠纷。又经过长达一年的谈判,鸿海和夏普又在2013年3月宣布合作破产。
直到现在,鸿海和夏普都没有对外正式公开这次合作告吹的隐情。对于二者之间的是是非非,郭台铭只是曾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含混表示,外界一直以为是鸿海“坑了”夏普,其实鸿海才是受害者,是夏普坑了他。
日本人并不是很了解全球的市场
据彭博汇总的数据显示,过去10年,日本企业的海外并购交易每一年都明显高于外国企业并购日本企业的交易。这使得鸿海收购夏普股权的交易颇为难得。
据统计,2015年海外资本对日本企业的收购额增至5年前的2倍,达到1万224亿日元。其中,亚洲企业对日本企业的收购额增至5年前的近4倍。
另外,据日本媒体报道,本次交易,如果除去与日本经济产业省关系密切的日本产业革新机构,认为需要夏普、而且愿意收购的,这次只有鸿海一家。从此次并购中,应该懂得2点。其1是夏普以外的日本上市企业今后在面临不得不出售业务和公司整体的局面时,有可能找不到买家。第二点则是并购重组交易中受到关注的是亚洲企业。而且像鸿海和夏普这样的事例已经开始出现。
例如旅游产业,在日本静冈县最近越来越多的亚洲企业前来收购此前未找到买家的酒店。调查发现,这些企业为中国的旅行社代理店。
日本人做不好的交给外国人来做。如果日本也以这样的形式“开放”企业和基础设施,很可能诞生巨大市场。夏普的教训或许就是“日本人并不是很了解全球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