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瞳”的残骸分布与运行情况。
(桂林)自3月28日起,已于地面失去联系的日本X射线太空望远镜“瞳”的情况已非常不妙。而根据昨日最近观测到的轨道数据,“瞳”已解体成至少十块太空碎片,其中几块较大。这些碎片在轨道上快速旋转,“瞳”的损坏程度比原想预想的还要糟糕。
根据联合太空运行中心( Joint Space Operations Center ) 的跟踪观测,“瞳”在北京时间3月26日上午9时42分左右遭遇了解体事件,最初观测到五块碎片。到本周晚些时候确认已有十块碎片处于“瞳”的运行轨道上。这些碎片近地点的范围约为532至571千米,远地点范围为557至584千米,轨道倾角也出现了轻微变化。
发射前在种子岛厂房的“瞳”。
比起碎片数量,这些碎片的尺寸更让人担心。事件发生后,联合太空运行中心分析观测数据认为:碎片“A”为“瞳”主体,以一分钟六圈的自转速度在轨道上翻滚。
此前地面雷达的观测数据误将另一个较大的碎片“L”认为是“瞳”的主体,这个分析结果更让人担忧,因为这说明“瞳”遭遇的并不是一些小碎片从望远镜主体上脱落,而是直接解体成几大块,这些大碎片甚至让地面雷达很难分别出究竟谁是望远镜主体。
确认“瞳”已解体为十余块太空碎片后,地面的观测开始扩大到目视。一位名叫保罗·梅利(Paul Maley)的观测者在本周五晚间甚至直接观测到较大的碎片“A”和“L”。保罗称碎片L的亮度变化周期为10秒,并且这个周期自本周早些时候开始一直未有变化;但是碎片A的亮度变化已经缩短至1.3秒,这表面碎片A在轨道上自转非常快。
观测者也发现碎片A和L有着相似的亮度,这说明这两块残骸有着相似的大小,证实“瞳”此前发生了灾难性的解体事件。虽然需要进行多次地面观测才能确认这些碎片的自转周期,但是这些新数据是无助于“瞳”重新修复的,不过持续观测可以揭示这些碎片的轨道衰减情况,进而计算出这些残骸的质量。
“瞳”在太空完全展开后的效果图。
一旦“瞳”的自转超过10圈/分,将会导致“瞳”上的一些组件失效并从望远镜主体上分离。目前其中一块较大的碎片被认为是“瞳”上的可扩展光学平台(Extendable Optical Bench),它原本是在“瞳”升空一天后在轨道上部署的,是一种较轻的桁架结构,有6.3米长,是“瞳”的硬X射线探测器部分。其他一些稍小的碎片或许是“瞳”的太阳帆板。
“瞳”在周一下午还能向地面发送信标信号,但是自那以后就没有收到它的任何讯息。目前仍然不确定“瞳”的解体原因,而且在解体前几天,该望远镜没有出现任何异常情况。“瞳”发生异常时正处于美国佛罗里达埃格林空军基地雷达的测控范围,时段为北京时间3月26日9时39分至9时50分之间。
“瞳”于今年2月17日自日本种子岛宇宙中心升空,原本计划在太空直接观测无法到达地球表面的X射线,研究星系团、黑洞、超新星等演化过程,通过高分辨率、高容量光谱学(超过0.3~600千伏能程的中等空间分辨率)研究高能宇宙的物理学,有望为宇宙的大尺度结构及演化,强引力场中物质的运动,星系团里暗物质分布等研究提供突破性成果。这次解体事件也给科学界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