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华侨报网日前撰文称,最近,日本的儿童“严寒教育”,在朋友圈等各种社交媒体上悄然成为热议话题。
文章指出,其实,日本各种眼花缭乱的育儿方法中,还有更为“奇葩”的“超级育儿法”,眼下正在成为全日本幼儿教育领域的“黑马”,倍受关注。
日式“超级育儿法”的主要载体是“超级幼儿园”,说起来,这种幼儿园可谓种类繁多,各有特色。
例如位于日本埼玉县的稻穗保育园,园舍全为木造,庭内有山有树,却没有一个游乐设施,取而代之的是放养的狗、马、驴、鸡等小动物,其教育宗旨是培养孩子的感性,被称为“最不像保育院的保育院”。
再比如位于日本神奈川县的若木保育园着重提高孩子体能。每年10月左右,年仅2岁左右的孩子们就要到附近山脉,接受反复登顶的体能训练。作为毕业纪念,保育园还会在充分训练后,组织5岁的孩子攀爬对于成人来说也颇具难度的富士山。
文章称,在令人瞠目结舌的“超级幼儿园”中,尤为受到追捧的当属“横峰超级幼儿园”。这里的孩子们,个个都能骑跳过超出自己身高两倍多的障碍木,可以倒立行走,每日行走距离数公里,在园期间人均读书量高达1500册。这种全面的潜力型教育秉持三大基本理念,即挖掘竞争意识、培养模仿能力、树立被认同感。
比如为提高竞争意识,赛跑时往往高学年儿童被安排在低学年后面几十米,孩子们若不使出浑身解数便胜利无望。
在鼓励模仿时,往往让低学年儿童观摩高学年的各种表演,以激发孩子们“我也想变成那样”的欲望。培养被认同感时,往往避开一味的夸奖和赞许,只针对孩子通过努力实现目标寄予肯定。
文章指出,对于这些寻常幼儿园难以看到的教育法,日本各界褒贬不一。有些学者批评指出,孩子单纯的天性就这样被扼杀,缺乏人性。然而,这样近似极端的幼儿教育若结合日本民族性格和社会现状,既有着不少科学合理的因素,又似乎颇符合其现实需要。
一是有利于传承日本民族忍耐、坚毅的品格。“超级育儿法”大多建立在“树人”理念上,和“严寒教育”等一样,意在让孩子从小建立完善的人格,敢于吃苦耐劳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多数日本教育家将此视为日本人的根本,予以推崇。
二是迎合苦于育儿的专职妈妈。母亲是现代日本家庭育儿的主体,有时甚至是唯一主体。这让培养孩子的压力,大多落在母亲身上。
而承担相夫教子等家庭重任的女人,往往缺乏一己之力教育孩子的自信,对从保育园开始的学校强化教育寄予厚望,这让“超级教育法”受到绝大多数妈妈的坚决支持。
三是日本社会生存危机感与日俱增。日本社会经过高度成长期后,最近20多年正在逐渐进入一个瓶颈阶段。影响之一就是新生代生存压力不断加大,但同时生存能力急速恶化。
比起考虑如何保护孩子的所谓天性,越来越多的教育人士和父母则更加焦虑如何让孩子具备强大的生存能力,甚至成为“小超人”。
文章最后指出,无论是小超人还是小玩童,孩子的成长和发育要基于规律。但是,这个规律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日式“超级育儿法”虽然是非颇多,但是从培养孩子坚韧品质的角度看,也不乏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