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将于4月29日至5月1日访问中国。行前,岸田在东京一个论坛上就中日关系发表演讲,就改善中日关系释放了不少积极信息,希望借此次访问“为建立符合新时代的日中关系而作出贡献”。
正如岸田所言,无论出于历史渊源,还是出于现实利益,维护好中日关系符合两国长远利益,也有利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繁荣。但是,岸田演讲中同时带出了一些不那么积极的信息,比如对中国正当合理的国防政策和海洋活动说三道四。
岸田的这套说辞也是近些年安倍政权在中日关系上习惯释放的噪音。但正是此类噪音在各种场合的反复“咏叹”,以及日方在海洋安全等问题上的蠢蠢欲动,给中日关系前景蒙上了浓重阴影,并不由不让人质疑日方改善两国关系的诚意到底有几许。
谈到中日关系的独特性与复杂性,离不开近百年来的两国历史。就中国而言,观察和考量东京的对华意图必然会置于中日关系的历史大背景中。这种历史视线一是着眼于日本自身对近代以来本国历史的认知定位,二是聚焦于日本当局的历史认识对当前和未来中日关系的影响。
任何国家之间的关系都可能有两重性、多面性。就像岸田演讲体现的“话风”那样,日本当局也许认为对华软硬兼施、有守有攻是种国际关系的常态玩法。但如果将安倍政权的修正主义、复仇主义历史认识与其咄咄逼人的现实行动放在一起观察,邻国对日方真实意图的疑虑和警惕并非杞人忧天。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安倍政权在中日关系中释放的种种噪音,在历史的回廊中显得格外刺耳和放肆。岸田外相在北京之行,以及接下来的一系列外交行程中,有必要多做一些“降噪”工作,而不是一手抚琴,一手舞剑。(冯武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