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3年黑田担任日本央行行长以来,日本央行就把2%的通胀率作为货币政策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日本央行步美联储后尘,进入了量化宽松时代。量化宽松的力度,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2012-2015的3年内,基础货币投放量从132万亿日元,猛增到344万亿日元,几乎是日本GDP的70%,大大超过了美联储和欧洲央行20%的水准。日本央行的逻辑很简单:通过公开宣传通胀目标和印钱,来改变消费者对通胀的预期。如果消费者相信未来的通胀会达到2%,就会把睡在银行账户里利息为零的存款拿出来买车,买房,买地。企业也会趁着被量化宽松压低的利息增加借贷,进行投资。这样,通缩就消失了,经济就开始增长了。
然而,3年来日本消费者和企业并没有按照日本央行假设的理性经济人的逻辑出牌,核心通胀依然不到1%,远远低于2%的目标。在日本消费者眼里,房屋是消费品不是投资品。地面以上的建筑物每年都要折旧。如果地价不涨或者涨的速度低于房屋的折旧,在日本买房永远是赔钱的。经历过地产泡沫崩溃的日本人,再也不相信土地价格只涨不跌的神话。日本可变动的房贷利率,3年前就已经跌倒1%以下。几乎是免费的房贷,依然没有点燃日本人炒地买房的热情。2014年由于消费税增加3%,日本居民住房投资当年大幅下滑超过5%。2015年前3季度居民宅投资增长不到2%,而第四季度又下降1.2%。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