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话题
昨天,一则消息引起广泛热议:一位日本阿姨,靠打扫卫生出了名,还获得“国宝级匠人”称号。
这位叫新津春子的阿姨是东京羽田机场的保洁员。她用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将保洁员工作做到极致:让有着85年历史的老机场一点都看不出岁月的痕迹,还连续四年被评为“世界上最干净的机场”。
因为保洁工作突出,新津春子成了日本的名人:知名电视节目竞相邀她做客,清洁用品商邀她研发保洁用品,还出书成了畅销书作家。很多人专程跑到机场,只为跟她说一声:“您辛苦了!”
新津春子的经历广受热议的原因很简单:在国内,保洁员是一个辛苦而卑微的职业,从事这样的职业还能成名,有点不可思议。
其实,新中国成立后,国内也曾经出现过类似新津春子的“名人”,如北京掏粪工时传祥,上海市房管站修理工徐虎,都是那个年代青年人学习的楷模和榜样。只是近年来,社会的评价机制、薪酬机制向智力型工种倾斜,传统的保洁、家政服务等工种因为苦脏累、待遇不高被人低看一眼。从业者缺乏职业自豪感,也就难以做到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不易出现新津春子这样的技术性保洁员。
其实,制造业发达的日本一直延续着技能人才和智力人才两条成才道路。从事技能工作的人统称“职人”,例如保洁员、厨师、美容师、工匠等,各行都是“金字塔”体制,做到顶端,就会带来名利和自豪感,一样受社会尊敬,出类拔萃者还可能被日本政府指定为“国宝”,天皇也可能授勋。
虽然我们也一直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而长期以来,国内技能人才得不到社会应有承认与尊重却是不争的事实。社会地位不高直接挫伤了人们学习技能、争当技能人才的热情。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不足,培养培训机构能力建设滞后,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观念对青年择业有着深刻的影响。加之技能人才向上发展空间狭窄,“做得再好也是一辈子当工人”,这使得年轻人不愿意当技工,直接影响了技能人才队伍壮大。技能人才的缺乏,也影响了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
在经济转型升级中,各地也逐步意识到技能人才的重要性,纷纷出台政策,鼓励和激励技能人才的培养。希望新津春子的故事,能进一步激励国人对于技能人才的重视。
黄红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