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不上学、不工作、不与外界接触、性格内向、不合群、沉迷动漫和游戏……被打上这些标签的日本年轻人有个共同的名字——“蛰居族”。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日本政府2016年最新调查显示,目前,年龄在15岁至39岁,过着“蛰居”生活的日本年轻人达到54.1万人。虽然,“蛰居族”现象已在日本社会“蛰伏”了二十多年,但是至今仍是一个讨论不尽的话题。
“闭关”4年只因闯荡失败
日本著名剧作家岩井秀人坦率地说,自己从16岁时就“宅”在家里,拒绝出门。此后一直过了4年的“闭关”生活,直到20岁才结束。“我15岁时想出去闯一闯,但是最后闯荡失败。这件事让我对这个世界的信念都垮掉了。”
如今在日本,像岩井当年一样“家里蹲”的年轻人不在少数。这些人被称为“蛰居族”(hikikomori),它是日本健康、劳动、福利部创造的一个术语,用来定义那些至少有6个月足不出户、不与外界接触,不上学、不工作的群体。
不单单是心理疾病
“蛰居族”这个名称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但是,这一存在了二十多年的社会现象,日本国内至今仍在探讨它的生成条件以及这一群体到底应该被如何定义。
“我们认为,‘蛰居族’产生的背后既有个体的精神心理层面的因素,比如与抑郁、焦虑等情绪有关。同时,这一现象也和文化、社会的影响不无关系。”九州大学教授、神经精神病学家加藤孝宏说。“通常来说,这些人的适应力比普通人差,一旦这种‘突变’发生在他们身上,他们往往会觉得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学者安迪·弗隆则把日本的“蛰居族”现象与日本经济兴衰联系起来。在安迪·弗隆看来,上世纪80年代的“泡沫经济”时期和随之而来的90年代的日本经济衰退,这一变化切断了“好分数-好大学-好工作”的“传送带”,使日本年轻人失去了父辈所拥有的“终身制”工作,转而迎来打短工、打零工的短期就业局面,由此带来强烈的不安全感。“蛰居族”、“飞特族”、“啃老族”都是日本经济衰退在社会领域中的投射。 (编译:廖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