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开奖季,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瑞典,等待今年诺贝尔奖获奖者名单的公布。知晓谁能摘下诺奖桂冠当然令人期待,但有着115年历史的诺贝尔奖背后也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数”说起来,颇有些耐人寻味,又让人耳目一新。
25岁:最年轻物理学获奖者靠“拼爹”
提到自然科学类诺奖得主,一般都是在科学研究领域有着较高成就的人,可但凡想有成就,投入时间精力是必须的,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有的人头发花白了可能还在为诺奖陪跑。但是,诺贝尔奖历史上却出了一位20多岁的获奖者。放在当下,就相当于是一位90后拿了诺奖,这比买彩票中大奖的几率还低吧。
当然,这里面有点故事。这位最年轻的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获奖者是时年25岁的英国物理学家威廉劳伦斯布拉格。他不是一个人获奖,而是“上阵父子兵“,与父亲威廉亨利布拉格同获此奖,父子二人1915年因对X射线晶体结构的研究获得当年的物理学奖。
原来,小布拉格年纪轻轻就能站上诺奖领奖台,也是靠“拼爹”。别人25岁可能还在苦苦攻读博士学位,或是拼命赚钱养家,这位年轻人就已经跟着老爸一同搞了两年的研究,而且还获了大奖。
看来,在科学界“拼爹”也很管用。不过,小布拉格也并非“绣花枕头”,而是有真材实料的科学家,他在X射线衍射定律的发现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不比他爹小多少。而且,小布拉格本人也仪表堂堂,这就是传说中的长得帅、有背景、还努力的人吧。
说完了最年轻的获奖者,顺便也说下诺奖历史上最年长的获奖者。那就是2007年经济学奖得主莱昂尼德赫维奇。获奖时,他已是90岁高龄。这位老人得知获奖后,曾幽默地说,“对于诺贝尔奖来说,我已经太老了。不过这笔奖金对一个退休老人的确不无裨益”。
115年:奖金发了115年还没用完?
谈到诺奖,就必须提一下奖金,毕竟是笔巨款。最初诺贝尔的遗产只有3100万瑞典克朗,从1901年至今的115年里,诺奖发放的奖金总额早已远远超过诺贝尔的遗产,那为什么还能有钱发奖金呢?这要归功于投资理财,让钱生钱。
最初诺奖金额并不高,1901年首次颁奖,根据诺贝尔当初的遗愿:一位教授20年的工资。但此后奖金数额开始缩水,直到1991年,诺奖金额飚升至600万瑞典克朗。此后连年上升,到2001年已经上涨到1000万瑞典克朗,并一直维持到2011年。虽然2011年诺贝尔基金会投资不力,但总资产仍然高达28.6亿瑞典克朗,是设立之初的92倍。
3000多万瑞典克朗花了115年还没有用完,奖金数额还不断上涨,这完全是依靠投资理财的收入,理财专家的出色表现延续了诺贝尔的梦想。据称,诺贝尔基金会的钱投资过国债,也投过房地产和股市。
当然,理财也不会一帆风顺。2011年,由于全球股票市场不振,诺贝尔基金会的股票投资就亏损了1900多万瑞典克朗。因此,诺奖每项奖金的金额也从1000万瑞典克朗降低到800万。
800万瑞典克朗相当于600多万元人民币,获得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就拿着这些奖金在北京北五环外买了一套房,现在估计涨了不少。
10年后:日本诺奖得主或剧减
14年和15年,诺贝尔获奖者名单中都出现了中国人的身影,作家莫言和药学家屠呦呦获奖的消息让中国人为之振奋。不过,说到获奖人数和次数,不得不提一下邻国日本。
近几年日本诺贝尔奖得主在不断增加,自2000年以来,自然科学领域的获奖人数已经达到了14人,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2多,而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项评选主要与论文发表量以及被引用次数存在较大的关联。而根据统计显示,截止2000年前后,日本的论文市场占有率一直保持在全球第2位。
不过,日本在论文市场的地位目前已经被中国赶超,下滑至第4位,因此,照此发展下去,10年后的日本诺贝尔奖得主可能会急速减少。那以此类推的话,能不能说中国的诺奖得主会增加?
4年:领块奖牌能费多少周折?
1975年苏联经济学家康托罗维奇、美国经济学家库普曼斯因资源最优利用理论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两人在斯德哥尔摩领奖时互相拿错了奖章,各自回国后才发现这个“张冠李戴”的错误。
要是现在,估计打个飞的,用不了多久就换回来了。但是,由于当时处于冷战时期,这个本来不大的问题经过长达4年的外交努力才得以解决。
400颗行星:为何换不回一块奖牌?
诺贝尔奖是科学界的无上荣誉,但是,也不是成就多了就一定能得到,得奖还要看人品。品行不佳、德行有亏的科学家,就算是研究成果再丰富,也可能与诺奖无缘。
美国就有这样一位科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天文学家杰夫马西是世界公认的“行星猎手”,他发现了逾400颗行星,人类发现的前100颗太阳系外行星中,有70颗是他参与发现的,这成就可以说是无人出其右。
马西还是寻找外星人计划的主要负责人,他曾被公认为诺贝尔奖得主的热门人选,但是他被曝出在2001年至2010年期间,数次违反校规,对4名女学生动手动脚,未经许可亲吻抚摸等。后来马西因涉嫌性骚扰多名女学生被迫辞职,最终也与诺贝尔奖牌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