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对于全球OLED屏幕生产商来说,机会终于来了。
夏普与日本显示屏厂商Japan Display已经纷纷跳出来向外界宣布,自己还在针对OLED屏幕进行程序测试,但会在2018年按预定计划开始生产面板。
就在本周,Japan Display甚至得到了一项高达750亿日元的政府赞助基金,被鼓励将这笔钱投入于OLED屏的生产计划中。而得益于今年初富士康的一项救援计划,夏普公司也拿到了574亿日元用于购置及完善OLED生产设备。
但此前也有消息传出,夏普与Japan Display之所以动作如此之大,还是在于苹果主动伸出的“橄榄枝”:后者要求JDI和夏普加快OLED的开发力度,以便能及时跟上苹果后续硬件终端的拉货需求。
当然,力求独吞苹果订单的三星也正在推动OLED的增产规划。除了宣布在2016年实现产能翻倍,2017年继续提升20~30%产能,公司最近又再次对外宣称,将把L7电视面板(LCD)生产线进行拆除及改造,转换为OLED生产线,继续提高中小尺寸OLED面板的产量。
无论各家屏幕生产商如何布局,傲视于各家计划顶端的始终是Canon Tokki。
据一位夏普前雇员向彭博社透露,在富士康收购夏普后,为了试图安抚员工,郭台铭在夏普显示屏公司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表示,自己亲自跑去Canon Tokki位于新泻县的总部,并最终拿下一份订单。
这个小插曲可以充分证明Canon Tokki如今的市场地位。
但不能不提的是,另外几家日本企业——也在OLED供应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日本印刷株式会社与凸版印刷公司专门生产用于OLED屏制作的蒸镀遮罩,而日本电气硝子公司与朝日硝子公司为OLED制作商提供玻璃基板(原型面板),而出光兴产株式会社则主要生产用于制作发光材料的有机混合物。
根据分析师Moel的解释,这一整个OLED产业供应链上占据关键“棋位”的日本供应商网络是日本这个国家打造“埋置式制造业生态系统”的完美案例:
“试想一下,为何每次日本一发生地震,然后整个供应链就突然中断了?”
在这个链条上游,我们期盼中国公司的入场
然而,在这条具备爆发潜力的供应链上,中国制造厂在中上游基本没有自己的位置。为什么?
其实不奇怪,这个问题的答案适用于过去几十年中国在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以及各种产业链上暴露的问题:没有技术、没有材料。
统称为——没有核心竞争优势。
在目前OLED产业中,中小尺寸市场几乎被三星独占。中国部分厂商虽然一直在进军这个市场,但技术研发能力仍然不足。
制造设备你要采购Canon Konni的,发光材料你要依赖欧美、日本或韩国,专利也基本掌握在日本和韩国手里。这些巨额成本小厂根本难以承受,而大厂要生产OLED手机屏幕,其产品的价格能比日本和韩国低吗?基本不可能。
而现实就是,参与这个生产链中上游的中国大型电子公司寥寥无几,几乎所有国内手机厂商都在使用三星、LG及夏普的中小型OLED面板。
这也无怪乎有传闻称,屡次被三星OLED产能拖累的华为、Vivo以及Oppo打算抱团取暖,自力更生。这几家公司很可能将与专门从事柔性显示技术的创业公司柔宇科技组成联盟,并在2017年对柔性OLED屏进行新的投资。
也就是说,受滞后的产业化进程及专利技术影响,中国务必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大量资源投入到OLED技术的基础研发工作,并需要慎重考虑自身在该领域内的专利布局情况。
国内手机厂商自己应该清楚,被三星等OLED生厂商拖延出厂进度已经不是一两次了。
在后者都眼巴巴地盼着苹果订单的同时,除非这个产业能大幅提高产能,增加入局者数量,否则国内手机厂商们还是会在被OLED厂商“捅刀子”的同时,仍然要乐此不疲地与他们搞好关系。(确定他们不会因为苹果的订单而把你的一延再延?)
不过,如此供小于求的市场,不正盼着创业技术公司们的入场吗?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