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央行不进行干预,大量减持美债,汇率会以更快速度贬值,美国政府很可能在国内压力下指责中国操纵汇率,两国有可能开打“汇率战”。
中美作为全球第一、第二大经济体,有些看似针对第三方的举措,实际上意在对方。
比如,中国抛售美债大买日债,除了其他考量外,在意的是中美关系。
具体而言,避免人民币汇率快速贬值而被美国戴上汇率操纵国的帽子,引发美报复。
根据日本央行与财务省的统计,2016年中国投资者净买入11.2万亿日元(998亿美元)日本债券,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日债持有者。
与此同时,中国所持美债规模连续六个月下降。
上月日本已反超中国,成为美债最大的海外持有国。
中国投资者近两年大量买入日本债券
如何解释中国的此种行为?
首先,应澄清外界的一种错误观念,即中国这样做是“抛弃美国联合日本”。
事实上,中国这几年一直在购买日本国债,只不过数量没有去年多。
早在2012年,中国就已是日本债券最大海外持有国。当年中国持有日本国债同比增长14%,持有量由18万亿日元升至20万亿日元。
另外,抛售美国国债也不是中国一家的行动,日本同样在大幅减持美债,去年连续4月抛售美债,抛售额接近500亿美元。
再加上其他国家抛售美债,买入日债。所以,这并非中国独家的举动,不过是中国持有美债数量太多,抛售也很大,显得突出而已。
所有国家央行购买或抛售国债的举动,其背后的经济逻辑都不脱低买高卖这一商业行为规则。
当然,这么说并不表示中国没有自己的考量。
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
第一个考量,还是基于国家外汇储备资产配置和避险之目的。
中国过去持有美国国债太多,非美元外汇储备占比较少,尤其日元配置较少。尽管中国连续6月抛售美国国债,但美元在中国外汇储备中仍占绝对主导地位,份额约为66%,日元在中国外汇储备中则是低配的,约占4%。
而作为避险货币,日元也具备全球避险货币所具有的低利率、本国外币资产头寸庞大、具有流动性良好的金融市场三大特点。
再加之日本2016年1月开始实施负利率政策以来,其债券吸引力大大增强,中国加大购买日债力度,是一种完全的经济理性行为。
第二个考量,则是出于人民币国际化的目的。
人民币在去年10月正式入篮,过去中国实行的是盯住美元政策,但在入篮,成为国际金融组织的储备货币之后,还实行盯住美元政策就有点说不过去。所以中国也适时改为一揽子货币政策,这是为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需要。
人民币目前还只是入篮,但要真正成为国际上的储备货币,为更多国家所购买,就必须走出去,这当然需要本国的外汇储备多元化,为此就必须降低对美元的过度依赖。
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考量,是为缓解人民币过快贬值的压力。
人民币自2015年8月以来,进入了一个快速贬值的通道,到去年10月底,短期突破1美元兑人民币7的大关,后在6.95左右徘徊,特朗普赢得总统大选后,人民币有所回升,目前是在6.87左右徘徊。
统计显示,自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中国共计卖出5700亿外汇资产,其中绝大部分是美国国债。人民币在整个去年,大概贬值了5%,这个速度给外界的感觉已经是很快了,但如果没有央行的干预,无疑比这更快,或许在去年年底,已经跌破7.5。
而央行之所以要大幅度减持美元,买入日元,为的就是把汇率贬值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和变动速度。
对于此轮人民币贬值,美国经济界和企业界一直在指责中国政府故意操纵汇率,以提高中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要求奥巴马政府给中国贴上汇率操纵国的标签。
如果央行不进行干预,大量减持美债,汇率会以更快速度贬值,美国政府很可能在国内压力下指责中国操纵汇率,两国有可能开打“汇率战”。这样一来无疑会引发各国货币的竞相贬值,伤害全球经济。这种情况自然对中国也是不利的。
人民币过快贬值,固然有助于出口,但对中国经济会形成进一步看空趋势,进而造成资金的进一步外逃。这反而不利中国经济稳定发展。
故从这一角度看,人民币过度贬值其实于中国不利,需要遏制这种贬值趋势。
上述三种考量形成一股合力,使得中国在去年大量买进日债抛售美债。
在特朗普上台后,鉴于特朗普及其经济团队对中国表现出的“不友好”,为避免打汇率和贸易战,以及美元进入一个加息周期,中国抛售美元维持人民币的相对稳定,会延续一段时间,外储会进一步减少。
但是否还会继续大规模买入日本国债,则有待观察。中国去年买入的日债,大部分是1年以下的短期国债,看中的是其流动性,日本未来不排除加息可能,如果日元加息,中国购买日债的数量可能就会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