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中。记者 职茵 摄
在西安,有位大学教授的读书之路非常特殊——他是日语专业博导,却迷恋中国古典诗词,他一个偶然机会又被科学类书籍中的理性思考所折服,另辟蹊径以数理方式来解读中国诗词中关于格律的种种原理,并将自己领悟到的写传统诗词的“绝技”传授给学生,竟让众多理工类大学生也纷纷写起古诗,成为理工科校园中一道别具一格的风景。他就是金中。
多读专业领域之外的书
金中从1岁起就开始背诵诗词,上学之后经过跳级仅用7年时间就读完小学到高中的12年课程。从1995年起赴日留学11年,学习日本古典文学。之后便回到母校交大日语系任教。
回望多年读书历程,可以说金中的童年和整个求学时代,全部精力用在读海量教科书,或是泡在专业领域的书籍中了。对此金中觉得有些遗憾,在他看来,似乎只有用空闲时间,阅读与专业无关的经典著作或杂书的阶段,才是真正主动读书的最好状态。
现代社会,真正沉下心来读书的人少,而很多人即使读书,也只看自己专业领域的书籍,这就导致读书人的思路和视野相对狭窄。其次,人们的行业及专业划分非常细致,这也容易带来弊端。其实,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融合、相互交叉能产生许多具有创新的火花。金中建议人们读书时眼光放远一些:“通过阅读自己本专业之外领域的书,可以弥补这个时代专业领域划分过细的缺陷,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及视野。多看其他领域和学科的书籍,借鉴其他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思考方式,其实更能在自己从事的行业中获得一种全新的视角。”
科学类书籍对自己影响最大
尽管长年研究古典文学,但金中觉得如今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却是科学类书籍,指引他用跨学科、跨文化的方式去思考中国古典文学,给他带来了更多的动力和方法,去推动中华传统诗词的发展。
那是201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金中听了一场交大能动学院李德昌老师的讲座,紧接着便研读了他的著作《新经济与创新素质——势科学视角下的教育、管理和创新》,对贯穿全书的那种打破学科间壁垒的思维方式产生强烈共鸣。此后,金中开始更多地研读数学、物理方面的书籍,这些专业领域解决问题的科学方式,也对金中研究古典诗词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比如关于诗词格律的入门书比较难,一般读者充分理解都有难度。如今我受到牛顿力学三原理的启发,从全新的角度来审视中国的传统诗词格律,也摸索出了一套格律诗的韵律三原理,将其中一些本质的原理性东西提炼出来,方便外行理解,这就等于是把科学研究的思维用在了传统的国学上。”如今,金中在交大推广传统诗词多年,许多理科学生通过他的著作《诗词创作原理》,也学会了吟诗作赋,写下的诗词古色古香,别有韵味。 记者 职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