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媒报道,为防止恐怖分子利用放射性物质发动袭击,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正在开发可在机场行李检查中发现核物质的仪器以及通过登记核物质的形状和特征防止其非法扩散的技术。
报道称,为迎接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日本防范核恐袭威胁的必要性与日俱增,该国原子能机构表示“希望提高对核恐袭的遏制效果”。
据了解,日本原子能学会会长、东京大学教授上坂充去年12月在文部科学省的会议上指出“以筹备东京奥运会为契机提高核安全事关重大”。
利用核物质管理漏洞将其带出的案例并不少见。1994年在德国慕尼黑国际机场,调查部门在从莫斯科出发的汉莎航空客机内查获了可用于制造核武器的高纯度核燃料——钚铀混合氧化物(MOX)燃料。
多名被怀疑偷运核燃料的西班牙人被逮捕,事后查明这些核燃料曾用于前苏联的反应堆。即使没有制造核武器所需的尖端技术和资金,也可以制造出通过炸药使放射性物质大范围扩散形成伤害的“脏弹”。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也被指可能制造过脏弹。
为了在机场口岸阻止核物质被携带进境,原子能机构开发出一款可以检测出藏匿在行李中的微量铀的仪器。其外形与机场的行李检查仪类似,但它能通过照射中子调查微弱的核裂变反应,在短短1秒钟内判断出结果。
日本国内的行李检查主要采用X射线。原子能机构的原子能传感研究组组长藤畅辅表示:“X射线可以查出可疑金属,但是否是核物质还必须开箱检查才能知道”。
报道还称,日本原子能机构正在开展的另一个项目是对国内的原子能相关设施中的核物质粒子及结晶构造等“核指纹”进行分析并对数据进行登记。
其目的在于一旦出现非法外带或丢失、被盗等情况,可以迅速查明其出处。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报告,全球核物质丢失、被盗等案件数量截至2015年年底已有约2900起。
据悉,日本国内也不乏此类案件。2008年日本千叶县市原市的检验公司前职员盗窃了放射性同位素铱192并丢弃在河中。2007年宫崎大学医学部前助教将放射性同位素碘125散布在女同事的办公桌等处。
日本原子能机构从其前身日本原子能研究所成立的1956年起在约100处相关设施使用了核物质。该机构已以此为对象进行登记。负责人表示“只要将被盗的核物质与数据进行比对就能查明是从哪里失窃的。这将成为刑事诉讼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