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7月20日11:00日本央行将公布货币政策决议及政策声明,料将不会扩大刺激,因强健的出口和民间消费令经济温和扩张的前景升温。此外,市场预测日银政策会议料将调高其经济增长预测,但也会调降其乐观的通胀展望,而这令外界更加预期日本央行在回撤大规模刺激计划方面将远远落后于全球主要央行。
前瞻:
经济增长强劲与通胀低迷形成的反差将是本周议息会议将讨论的关键议题,届时日本央行还将发布包含最新长期经济预测的季报。
日本央行政策委员会分为观点不同的两派,一派认为结构性因素是导致通胀疲弱的原因,另一派认为紧俏的就业市场将很快推高薪资和物价。一些决策者认为,企业仍有缩减服务和精简业务的空间,而不是以更高的薪水招聘到更多员工。他们认为,只有当企业没有地方可削减成本的时候,他们才会开始加薪和涨价。
据消息人士称,日本央行的报告可能会分析日本经济中的优势为何未能转化为更高的薪资和通胀。
能轻易退出量化宽松吗?
数据显示,自去年12月以来日本央行购买国债规模不断减少,至今年5月购入量已跌破8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101日元),创2014年10月以来最低。依此速度,今年购债量或降至55万亿日元,远不及80万亿目标。市场有分析认为,日本正在从技术上退出量宽。
尽管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予以否认,称在实现2%通胀率目标前,日本不会退出量宽。但日本各界的担心却不断增加。生命保险协会会长根岸秋男近日提出,应就如何退出量宽展开公开讨论,希望央行与市场进行对话;国会议员河野太郎甚至公开质疑2%的通胀目标,呼吁央行尽早面对退出宽松;瑞穗综合研究所提议政府应与央行协同勾画日本版的退出路线图。
日本这种“央行资产负债表依赖症”是逐步形成的。1999年日本央行首次将名义利率调降至零;2001年开始购入国债,以政府债务货币化方式向市场持续释放流动性;2002年又把购买目标扩及商业银行票据。于是,以“扩表”方式向市场注资,成为日本解决泡沫经济后遗症的重要手段,这种非传统货币政策也成了世界首创。
日本央行今后政策走向何方?
首轮量宽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是央行坚守了财政纪律。为避免财政赤字货币化,它制定出明确的“银行券原则”——货币发行净额是央行国债买进净额的上限。然而,该原则却淹没在2013年黑田东彦所主导的超级宽松政策之中,取而代之的,是以天量购入国债来大规模提高基础货币供应量。结果,央行资产负债表迅速“暴胀”,目前占国内生产总值之比遥遥领先欧美。
“爆表”危机已成为继财政危机之后威胁日本经济的又一枚定时炸弹。 当前,央行所持国债资产的加权平均利率仅为0.317%,短期利率一旦超过该值就会形成“倒利差”,从而陷入财务危机。此外,央行自有资本占比过低,截至2016年底,央行自有资本仅7.6万亿日元,而过剩准备金规模却高达320万亿日元,财务风险大增。目前,日银所持超过400万亿国债的平均到期年限超过7年,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央行要退出量宽,不仅周期漫长,成本极高,难度也非常大。
当今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会受跨国资本的自由流动以及汇率变动的影响,各国央行难以只根据本国经济状况调整金融政策。在美联储再次加息、年内将实施缩表之际,全球呈现回归货币政策正常化趋势,这势必对仍然坚持量宽的日本形成巨大的压力,其收益曲线调控目标面临更高风险。
一旦利率失控,遭受的损失将数以万亿规模计;政府若被迫注资,不但会加剧财政危机,还将引发国家信用受损等连锁反应。 因此,在几乎无望达成2%的通胀目标下,央行被迫对宽松“刹车”,或将成为日本央行今后政策运行的重要选项。
总之,通胀方面,日本央行可能将通胀达到其目标的时间点,由当前预估的“2018财年左右”推后,而推后时间取决于明年通胀率预估值下调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