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一:自动化程度提高了。
日本是一个劳动力短缺的国家。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成本应该是不断上升的,也会直接导致商品和服务价格的上升。然而,日本企业一直采用各种方法来消化这种成本上升,其中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就是方法之一。
日本企业的自动化程度一直是比较高的。近来的一份调查显示,日本中小企业正在加大投资购买机器人或类似设备,以提高自动化程度。经济产业省经济产业政策局主管井上诚一郎表示,正是由于劳动力短缺,造成日本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用于提高效率的资本支出比例日渐上升。
由于自动化程度提高,日本企业用机器完成了大部分原本需要人力完成的工作,这就可以抵消掉人力资源上涨的成本压力,从而保证企业成本不会过快上涨。这样一来,企业的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也就不必大幅上涨,以此保证销量。
这对企业来说可能是好事,可对于物价指数的提升来说绝对不是好事。由此导致通胀率保持疲软,这理由可算得上“奇葩”了。
理由二:电商兴起。
同样涉及到商品价格,另一个“背锅侠”是电商。华尔街日报的文章分析,亚马逊等以折扣为号召的电子商务公司兴起,迫使日本零售业者跟着降价,破坏了该国长久以来一直在寻求稳定通胀的完美条件,这是造成日本一再推迟达成通胀目标时间的部分原因,并认为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正面临“亚马逊效应”的新难题。
有日本零售商表示,电子商务让竞争变得更为激烈,网络零售商压低售价等消费趋势,让日本20年来物价下跌的现象无法停止,通胀率很难回到正轨,“终结通缩是个巨大的幻觉”。虽然电子商务在日本零售销售中的占比仍不到6%,但电商业者对价格制定的影响力远超过其市占率,因为零售销售额几乎持平,而电子商务销售额年成长率却达8%~10%。
分析认为,正是这种情况导致日本经济虽然在复苏,但物价上涨没有跟上。
不管理由能不能成立,日本通胀率难以如愿的确是事实。不过,对于日本的通胀来说,也不完全都是坏消息。比如,在议息会议的摘要中,日本央行没有采用以前延期物价指数上涨目标时追加金融缓和政策的做法。因为在世界经济复苏背景下,出口增加可能带动设备投资和消费复苏。加之近期日本汇率稳定使企业受益,同时用工缺口增大,企业加薪将有可能带动物价上涨。
上一页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