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央行金融政策决策会议决定,将2%通胀目标的实现时间从2018年推延至2019年,并称将继续保持当前政策不变。这是日本央行自实施超级宽松政策以来,第六次延长通胀目标期限,意味着在行长黑田东彦任期内摆脱通缩的愿望已经破灭。 日本央行如此执着于2%的通胀目标,据黑田的解释是为确保物价稳定。具体考虑有三:一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自身具有向上发展特征;二是能为金融政策预留空间;三是2%的通胀目标是国际共识。除此之外,其实还有两个重要原因:缓解日元升值压力、助力日本财政重建。目前,日本国债余额已攀升至1071万亿日元(约合9.7万亿美元),约为国内生产总值的两倍,居全球最高水平。通胀率上涨可以减轻政府债务负担,如果年均2%通胀率持续10年,就能减少235万亿日元债务。 日本央行曾制定“在2年内实现2%通胀”的目标,遇挫后政策逐渐加码:大幅提高国债、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等购买额,向市场注入大量基础货币;日本央行在2016年初首次导入负利率,9月份又提出“收益率曲线控制”方针。但上述金融政策非但未收到预期效果,反而造成央行资产负债表不断膨胀,截至今年5月,债务规模已突破500万亿日元,而自有资本却不足8万亿日元。日本央行已经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爆表”危机成为威胁日本经济的一颗新的定时炸弹。 首先,日本政府的“配套改革”后继乏力,央行孤军奋战致政策效果大打折扣。安倍曾誓言“改革无禁区”,但其农业、医疗、能源等领域的结构改革计划却无实质进展,造成今天“央行独舞”的局面。 其次,财政重建计划事实破产,导致消费信心受挫。财政重建计划与经济增长战略被视作安倍经济改革的重要两翼,但两次推迟消费增税瓦解了财政重建的基础。日本政府最新测算显示,2020年,日本基础财政收支平衡至少出现8.2万亿日元的赤字。换句话说,安倍内阁承诺在2020年实现黑字化目标根本就是一句空话。 第三,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日本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转型,社会贫富分化现象严重。2012年日本相对贫困率已突破16%。目前,日本非正式就业占比已逼近四成,而非正式与正式员工收入差距平均高达36%。这些因素造成整个社会消费能力与消费意愿不足,令金融政策难以奏效。 最后,缺乏独立性令央行难以施展拳脚。上世纪90年代,日本曾因政治主导而造成央行行动迟缓,最终导致经济泡沫破裂。1997年修订的《日本银行法》强调,应尊重央行金融政策的自主性。但“安倍经济学”之后,日本央行与日本政府变成了从属关系。面对全球货币政策收紧的大趋势,日本央行却犹豫不前、难以作为。(张玉来) |
日本:百分之二与“望梅止渴”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相关文章
日本1月核心CPI继续同比下跌
日本1月核心CPI继续同比下跌
民众狂存钱 日本要打新冠持久战
维持宽松货币政策 日本经济状况正在逐步改善
共同社:七成以上日本大企业认为日本经济今年复苏缓慢
维持宽松货币政策 日本上调经济增长预期
日本财政状况“极为严峻” 货币政策“局限”凸显
日本去年核心CPI下跌0.2%
日本2020财年经济预计萎缩5.6%
七成以上日本大企业认为日本经济今年复苏缓慢
七成以上日本大企业认为日本经济今年复苏缓慢
疫情遏制消费 日本家庭现金和存款额创新高
日本央行宣布延长企业融资优惠政策期限
日本11月核心CPI创10年来最大降幅
大型制造业企业信心指数继续回升 东京股市小幅上涨
疫情遏制消费 日本家庭现金和存款额创新高
日本央行宣布延长企业融资优惠政策期限
日本11月核心CPI创10年来最大降幅
大型制造业企业信心指数继续回升 东京股市小幅上涨
变身股市最大“金主” 日本央行买不停
日本央行从日本股市获利560亿美元
日本经济预估下调加大政策应对压力
日本央行预计2020财年经济萎缩5.5%
日本央行料按兵不动 避险助美日创一个月新低
发表首次施政演说 菅义伟说易行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