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色金属巨头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23日发布公告,承认其子公司三菱电线工业和三菱伸铜存在篡改产品数据的造假行为,受影响企业达258家。不合格产品涉及日本自卫队的舰船和飞机引擎。
随着“神钢”、三菱、日产等日本大企业纷纷陷入造假泥潭,“日本制造”逐步走下“神坛”。
“日本制造”会否就此“谢幕”?日本民众如何看待日本制造业的前景?制造业的出路在哪里?
请看新华社记者的调查。
【企业丑闻频出】
“日本制造”曾是“精益求精”的代表,“完美工艺”的化身,其背后的工匠精神一直备受推崇。然而,日本知名企业近来频频被曝造假丑闻,令人震惊。
10月,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所(“神钢”)证实,旗下多家工厂长期篡改部分铜、铝产品的出厂检验数据,将未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充作合格产品供应给客户。
“神钢”副社长梅原尚人(中)10月20日在东京就其下属子公司篡改产品数据问题鞠躬致歉。
9月,日本汽车三巨头之一的日产汽车公司承认,其在成车出厂检验环节中,大量使用无资质人员敷衍出厂检验手续。
日本横滨,日产汽车全球总部。(新华/法新)
再之前,三菱汽车和铃木汽车被曝篡改油耗数据;
东芝公司三任社长涉嫌财务造假;
高田公司则被曝隐瞒安全气囊质量缺陷,被美国媒体称为“有史以来最恶劣汽车安全丑闻”,于6月申请破产。
日本企业的集体败北,在《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上也见端倪。
1995年,日本上榜企业多达149家;2016年仅剩52家。而中国上榜企业从1995年的3家增至2016年的110家。
没有永远的神化,只有永远的超越。海信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与东芝株式会社14日联合宣布,东芝映像解决方案公司股权的95%正式转让海信。
【民众不抱希望】
围绕连串的大企业丑闻,记者在东京街头随机采访路人。许多受访者觉得这些丑闻丢人,还有一些人表态对日本制造业的前景“不抱任何希望”。
退休老人接受采访。(视频截图)
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退休老人说,“神钢”等丑闻让他觉得很羞愧,也很愤怒。他希望日本的知名企业好好做事,防止再犯。
“我觉得与其讲效率,不如追求品质、保持稳定。希望这些大公司都能明白这点。”
加藤接受采访。(视频截图)
60多岁的加藤谈到日本制造业曾经的辉煌。他说,在他年轻的时候,员工一辈子在一家公司工作。制造业生产什么很快就能卖出去,而现在已经大不如前了。
就企业造假丑闻,他说:“不管处在哪个时代,日本都有这类问题。虽然神户制钢的事件是不对的,但如果看日本历史的话,每个时代都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我并没有太在意。”
宫本接受采访。(视频截图)
40多岁的自由职业者宫本告诉记者,日本的制造业在某种程度上处于停滞状态,这种停滞影响到社会其他方面。
“现在空置的公寓太多了。我住的公寓楼就有很多空房没人居住。从两三年前人口就在不断减少……我觉得日本经济没什么希望了。”
【业界出路何在】
按加藤所说,造假文化在日本似乎“不新鲜”,大家已经习以为常。而大企业长期造假折射出日本企业固步自封、缺乏创新意识。
面对中国和东南亚等国物美价廉产品的挑战,这些日本企业“剑走偏锋”,用“粉饰”数据的手段标榜自己产品“高端”,东窗事发后被迫“卖身”,出售旗下产业乃至走向破产。
在《失去的制造业:日本制造业的败北》一书中,作者汤之上隆指出日本制造业的四大教训,其中两条剑指日本企业创新力不足:
面对十年一轮的新技术浪潮,对市场机会缺乏敏感性,因循守旧,错失机会;
对先进技术缺乏以往专长的模仿创新精神,反应迟钝,因此落后于同行业。
汤之上隆还指出,日本企业过度依赖匠人精神和手工艺者的技艺,忽视了产品标准化和通用化,严重影响了产品量产化。
他呼吁日本企业重新重视模仿创新元素,发扬自身技术整合优势,在工业互联网时代实现制造业的反击。
还有不少日本人呼吁日企与中国企业展开合作,优势互补。
城户接受采访。(视频截图)
20多岁的城户在东京一家金融机构工作。他认为,中日企业合作可以给日本经济带来动力。
他说:“中日两国在产业上的竞争是重要的,但我觉得更重要的应该是合作。为攻占哪个市场,那么就有针对性的和其他国家的企业联手,来弥补自身的不足。我觉得能意识到这一点的公司今后可能会发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