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足协主席田岛幸三在日中足球论坛发表演讲。本文图片来源:乐视体育
不可同日而语,在当代被发展出另外一个意思“不能和日本人讲话”。
这当然是一种文字游戏,不过我却在日中足球高峰论坛上找到了相似的感觉。
日本足球确实存心帮助中国足球。虽然没有日本球员在中超踢球,但从杭州绿城聘请冈田武史,到广东女足聘请日籍主帅,从江苏足协到华夏俱乐部,甚至还有西北地区的小俱乐部,今天在中国工作的日本足球教练已经不是个位数。
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准备扎根下来,大干一场的。
不过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他们的出发点还是身边的对手强大了,日本足球才能更好。因为都是搬不走的邻居嘛。
日籍教练在中国足坛的分布。
中国足球当然也羡慕日本足球的崛起。这二十多年,前前后后的考察团来了无数批,最后搞得日本人都迷惑了,你们到底是来观光,还是来旅游?
于是日本人也学会了敷衍了事,一本经可以念给各式各样的过路僧。
嘴上说学习经验的中国足球界人士恐怕心里也明白,日本足球的精髓,中国足球是学不到的。
比如说,中国人早就熟悉的日本职业联赛的奠基人川渊三郎,后来成为日本足协主席,和九十年代之后的历任中国足协主要领导关系都非常密切,这次论坛还有前任中国足协领导委托相熟朋友给他带来中国的茶叶。
现在的川渊并不在日本足协任职了,日本足协只是给他保留了一间办公室。
川渊三郎(右四)目前主要的工作在篮球领域。
川渊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日本篮球上。2023年篮球世界杯就是在他的主导下,日本篮协联合印尼和菲律宾一举申办成功的。
2019的中国篮球世界杯之后,国际篮球的最重头戏继续留在亚洲,如果没有非凡的运作能力,怕是很难完成这样的目标吧。
与此同时,篮球运动在日本发展得很快,他们的联赛在招商等最关键环节上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言归正传。仅川渊一个个例,中国足球已经难以学习。
在川渊耕耘日本足球的二十年里,我们的足协走马灯一般换了一茬又一茬。他们当中确实有庸才,存心懒政。但也有足球专业人士,也有学习能力很强的志存高远者,但不管是什么样的领导,照样是来来往往,上上下下。
我曾经开玩笑说过,只有来了就不走的人才有希望把中国足球搞上去。假如都知道自己不过是个三五年或者两三年的过场,谁会踏踏实实的从基础开始改起呢?
有国字号队伍的教练发来感想:每次参赛遇到日韩球队,都有一个球队和对方一个系统在对抗的感觉。但总结的时候却绝对不能谈系统,否则就是推卸责任。
其实不想真正承担改变的责任,这确实是一个系统问题。带着短期解决问题的任务而来,除了急功近利的做法,他们还能有更好的选择吗?
刘建宏与吴金贵参加日中足球论坛。
日本足球也有羡慕中国足球的地方。
比如日本足协主席这次就提到了如何保持本土联赛吸引力的问题。中日之战,味之素球场的上座率堪忧,整场只来了一万七千多人,还不如我们一场中超。
日本国家队如果没有海外效力的球员压阵,吸引力明显不足。
但是日本足球俱乐部普遍保持收支平衡,其中相当一部分还要用于青训,能够给一线球员提高待遇的空间并不大。所以除非能大幅度增加收入,否则日本足球的青年才俊肯定还会远走高飞。
一方面是中国足球的恨铁不成钢,都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向外输送,一方面是自身吸引力不足,人才长期外流影响到了本土联赛的发展和提高。中日足球苦恼的不同显而易见。
中国队高中锋肖智和对手拼抢。
中日之战,另外一个印象深刻的画面就是日本球员在中国球员面前的身高差距,日本电视台给出的统计是出场日本球员平均身高低于中国球员六公分。
别小看了这六公分,现场的感受极为强烈,仿佛一堆蓝色的小精灵在红色森林中穿行。日本球员的每一下触球都很干净合理,这也是他们最终能赢下比赛的基础。
尽管如此,日本足球多年培育不出优秀前锋,可以整体控制比赛,却解决不了临门一脚问题,这些苦闷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吧。
幸好他们还没有办临门一脚训练班,也没有想到每队必须有一个一米八五的本土中锋这样的“锦囊妙计”。
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中国和日本足球,面临的问题截然不同,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态度也迥然有异。
别再试图拿日本足球教育中国足球了,中国足球只能在自己的围城里寻找突围的方式。
(本文系乐视体育授权澎湃新闻刊载,有删改)
(原标题:刘建宏|别再拿日本足球教育中国足球了)